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宇通创新密码之一:博士后工作站发展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09:57  新浪汽车

  核心提示:当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建议邓小平在国内成立以博士后流动形式的国内工作站,吸引国外的科学家到国内的大专院校以及大集团进行交流工作。最大程度和限度的让基础科学知识转换成生产力。

  宇通客车博士后工作站是对中国公众乘坐的客车进行方方面面的乘坐需求,承担解决以安全为核心、环保节能技术、外观造型设计和内饰舒适性与城市交通融合在一起的未来交通解决方案的集成创新的基层试验部门。

  与宇通客车博士后工作站的负责人的对话,或许能显现对中国客车行业发展的背影。

  阎备战,36岁,1970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原吉林工大,现任宇通客车国家客车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

  从阎备战的名字可以看出,他是文革期间出生的人,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备战”如果和宇通客车创新发展联系在一起,实在是一种足以耐人寻味的……

  问:博士后工作站现有多少人?

  阎备战:有11、2个。

  问:是流动性的还是长期在这儿工作?

  阎备战:以前有出站后流动到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件的,目前的几位博士都是出站后留在这里工作的。

  问:这几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阎备战:宇通这几年基本上是结合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发展研究方面:主要是燃油经济性、振动噪声,包括车内的振动噪声和车外加速噪声,这两块比较主要的工作,其他还有空调的冷却性能、发动机的冷却性能、舱体的散热与冷却性能、高速行驶平顺性等。

  问:你认为哪些部分是最重要的?

  阎备战:从这两年来看,我感觉比较重要的是油耗这方面,振动噪声也是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

  问:振动噪声是车内车外都有?

  阎备战:对,为什么这个越来越重要。车内是用户的需求,车外是法规的要求,噪声影响尽可能得小,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向车外辐射尽可能小。

  问:您觉得宇通的突破是什么?

  阎备战:我感觉这个突破不能说是宇通突破,我感觉应该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使我们的客车多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可靠性、耐用性、油耗再到舒适性,应该说有了大提高。如十年前的客车和现在的比,差距实在太大。

  过去,车在路上经常抛锚了或者三天两头维修,故障率十分高,这几年,中国客车行业随着市场的拉动和发展,整体客车的品质的确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感觉宇通在客车行业有多么大的发展,是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跟国外汽车行业从客车、卡车、轿车以及专用车,各个类型的车比较起来,比如中国的客车和国外的差距相对来说是最小的,这跟中国的市场大也是有关系的,因为国外的客车在市场方面不是特别大,像美国、欧洲经济比较发达,好多家庭里面有轿车。

  另外,由于地域的关系,客车用的不是很多,而且欧洲的铁路非常发达,航空业非常发达。客车行业相对比较小。从绝对值也是比较小,中国的铁路实际没有满足运力的需要,航空这一块也消费不起,结果客车就承担了一个相当大的作用。

  如果,从城市的公交车到长途运输车,还有旅游团体用车,这几块客车市场,我感觉中国要比国外的市场大。旅游发展的也是非常快,长途客运这个就不用说,中国这么大的地域,城市公交发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中国客车的发展比较快和市场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和国内的公众使用需求也有很大的关系,使用的需求就是国外的客车使用强度,任何国家的客车都没有中国客车的使用强度大,有的车一天跑800—1000公里,这个使用强度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大的。

  像城市出租车,它在轿车里面是使用强度最大的,客车也是一天到晚在跑,不管是公交车还是长途车使用强度都非常大,如果能够满足中国使用方面的需求,应该和国外的都差不多。

  但是还有一些差距,差距在什么地方呢?舒适性差一些,可靠性也差一些。

  外国的客车百万公里不大修。现在中国也开始有了,中国自己的车也有百万公里不大修的,而且我想会越来越多。这些情况就决定了中国客车处于一个需求和市场的拉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大。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咱们的客车发展非常快。实际从性价比来讲,咱们中国的车在世界上应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国外的车质量是好,技术是先进,但价格也高。

  客车行业在中国发展得比较晚,从改革开放尤其到90年代开始,中国的客车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车身的结构,底盘性能、可靠性、舒适性等多个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用的卡车的底盘,后来卡车的底盘不能够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然后宇通就自己做底盘。

  我记得7、80年代那时候电视上广告还有国家定点彩电企业,那些彩电企业现在全都不行了。没有受到支持的却起来了,客车行业也是,过去电视机像海尔之类的也是不行,什么康佳,国家也不太认可,但是人家反而发展了,好的客车行业国家基本上没怎么管,都是靠市场竞争发展得比较好。

  问:这几年做了您认为有哪些突破性的工作?

  阎备战:谈不上什么突破,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感觉比较明显的是油耗,我刚开始来的时候做了一些油耗方面的工作,那时候如果油耗是百公里36、37、38升,用户就认为很高,现在油耗高的还是12米的车, 28、9升用户就嫌多了,这是市场和节能与技术创新的很大的进步,油耗降低不容易。

  阎备战:随着市场的进步和人们对舒适性的关注度,现在用到车上的东西也多了,用的能量也就更多了,车的能量从哪里来?全是油。不管是空调也好还有灯、饮水机、冰箱,还有缓速器什么的,它的附件增加了让人感觉舒服的东西多了都要依赖和消耗能源,最频繁使用的开门、关门都需要能源。

  问:现在哪一款车最低?

  阎备战:大小车型不一样,宇通客车最典型的是车长12米的6129,有一个运营户从商洛跑深圳,1000多公里路程,百公里油耗不到25升。

  问:不论什么季节?

  阎备战:长期都是这样。实际这个油耗宇通做得还不够,最近,还有一些更新的进展,肯定还会再有一、两升的降低。

  再一个是振动噪声这一块,这是国家标准明确要求,也是用户的要求,在振动噪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有了不小的进展,这一、两年又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您老想问我这个突破,我感觉说这个突破有点宽,谈不上太大的突破。

  问:现在十多个人怎么划分?

  阎备战:做燃油经济性的有3、4个,振动噪声也有4、5个,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冷却、散热、空调,反正我们人现在稍微少了一些,所以有些工作不能专门派人作,每人都要做多项的工作。

  问:那不是更好吗?

  阎备战:对,实际应该按照专业分得比较细一些。像一汽、二汽分得就比较细。大的企业有专门的振动噪声科,宇通不可能达到那个程度。

  问:你们这十几个人什么地方的都有?

  阎备战:对,什么地方的都有。

  阎备战:本科、硕士都有,有毕业时间长的也有毕业时间短的,也有从开发处、技术处过来的,这样有一些配合工作还有一些结构的改进都比较熟悉。

  问:你认为今后3到5年甚至10年的发展方向宇通把握住了吗?

  阎备战:我感觉中国的客车从市场上讲,客运这个市场会逐年下降。

  问:怎么判断?

  阎备战:因为中国的铁路还会有很大的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现在已认识到铁路还是最适合中国的国情。

  问:既经济又安全?

  阎备战:经济、安全、快速,还节省能源,关键是节省能源,效率非常高,这是铁路的发展优势,未来发展将把长途客运挤掉一大快。

  “十一五”规划里面,有一些客运公司也在做“十一五”规划,福建闽运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做出的市场调研结论是要萎缩。

  什么原因呢?东南沿海一带四条铁路同时在修建,主干线铁路都连起来了,那时客运的优势呢?铁路一通对公路客运会有很大冲击,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铁路会有很大的发展,导致公路的客运可能会有相应的市场萎缩。城市公交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地都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城市都在拉大框架,就需要很多公交车,很多老、旧的公交车也需要更新,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问:出去跟国外的同行的交流多吗?

  阎备战:有,宇通要新组建一个实验中心,专门去跟合作的MAN公司,去德国他们的实验中心区看——慕尼黑的总部,汤总领我们去看,纽仑堡也有,跟他们交流,给我的感觉是外国的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完全是靠做实验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

  从它的实验室和房子能够看出来,不是一下子就盖一个厂房,是一格一格的建起来的,每一格也不是很大,就是实用型和试验型及经济型相结合。看了他们的实验室盖得感觉挺简单,他们也给我们介绍一些东西,感觉也没有什么先进的,完全是一点一点地实验,不比我们聪明。

  宇通的车在实验场去做实验,装上沙筒,加上载荷,然后在现场一圈一圈跑,跑得快,然后跑一些综合路、搓板路什么的,中国客车业近年来要比他们快得太多了。

  他们有一个小的试车道,大概有一点多公里,不大,跑半个小时,休息半个小时。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有些零部件不能长时间跑,所以要跑一些休息一会儿,就这样实验还做了半年,而且是两个司机在跑。宇通就是一个司机在跑,咱们有时候可能没到24小时,实际咱们的跑法也不太科学。

  他们装载荷、沙筒、沙袋之类的,比如我们的车箱什么都装上,行李舱装上,他们连行李架都装上,严格按照这个实际操作模式,下面装沙袋也分成格,中间过道不装,行李舱应该放多少东西就加多少格,我觉得这方面他们做得非常科学。

  像我们做空调的冷却性,车内的温度分布,我们测前中后,左右测几个点就可以了,他们就测200多个点,每个位置人头部、脚部的位置都测一遍,注重得非常细,人家不仅仅评价某一两个点的位置,他们非常重视头部和脚的感觉。

  问:国外汽车的暖风是从底下来的?

  阎备战:对。这是最科学的的方法,因为底下温度高,热空气会往上升。原来是把暖气搁在窗户下面,咱们想着是漏风进来,把它加热,其实并不是这样,窗户密封得非常严,热气都是往上升,就感觉比较舒服,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家做事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咱们经常想走点捷径,主要是因为我们相对落后,如果不抓紧时间就很难赶上先进的水平。

  问:可能思维方式也不一样。

  阎备战:也有这个问题,人家发展的时间也比较长,但在结构强度计算方面,只要求在破坏点误差10%以内就可以了,不是要求计算精度是多少,仅仅要求破坏点90%以上符合就可以了。所以我感觉国外的标准是非常实际,不会一味追求计算精度百分之多少,如果偏面地追求计算精度,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假如没有作过实际的测试,你根本不知道你算得对不对,所以外国做实验非常多。

  问:现在跟国外的学校有合作吗?

  阎备战:没有。

  问:现在从猛狮的里面能汲取到哪些更新的东西?

  阎备战: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跟外国人合作是这样,猛狮和我们各占50%生产这个底盘,引进了几个车型,也想从他们那里学习一些东西,但是外国人是这样,合同里写的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个东西反正就给你了,其他的技术资料不会再给了,想知道其他的东西只能自己去研究,由于国外的技术人员专业分得细,制度组织得好,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是不同领域的专家。但在中国不太现实,不可能分得那么详细,。这反而却成就了宇通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国情所决定的。

  问:是不是有些地方也羡慕你们啊?

  阎备战:也羡慕宇通的变化和发展比较快,如果说品质的话,可能他们觉得目前我们不行,但对他们来说可以理解,这是当前的国情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问: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阎备战:对。从这个方面,宇通专门对国外的引进的几个车从各个方面做过实验,做过对比,以宇通现在这个水平,把它的东西都研究透还不现实,但是我们是能研究多少就研究多少,比如说噪声这一块,专门拿它的车做实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发现舱体的布置也有一些问题,也做过一些实验,人家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人家不跟你说,就放在这儿你能研究出来就是你的成果。

  MAN和奔驰也是互相竞争,但是竞争也有一些相当于合作,他们说奔驰每年给我们几台车,我们给它几台车,互相换着研究,你研究我的,我研究你的。

  我以前去过日产柴,在上尾有一个工厂,我看他们拆了一台奔驰的卡车,把奔驰的卡车拿过来解体研究,现在这个情况也是非常多,国内做的也非常多。是到市场上去买,把国内感觉用户比较认可的车型拿回来对比,做实验,不管是油耗还是什么,操纵做得还比较多,可能操纵给用户的感觉还比较多,所以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实验多。我们也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实验,真正做实验的面也比较窄,以后会做得多一些,而且我感觉这几年会做得更多一些。

  问:有哪些必须要完成指标?

  阎备战:有,比如说油耗今年要求是降低两升,而且还有噪声降低两个分贝挺难的。

  问:博士后工作站是新产品的整体研发放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直接参与宇通的新产品的研发?

  阎备战:我们做这个工作是基础的工作,是共性的,不是具体车型的,是客车共性的技术,也是客车导向性的研发。

  问:觉得是不是没有什么突破?

  阎备战:这倒也不是,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

  问:每年争取到3个到5个的博士后?

  阎备战:对,有一些工作需要长期进行,还有做一些原来做的比较少的工作,像材料这一方面,在还有空气动力学、工艺方面的防腐防锈,基本上按照这个方向也在物色人选。

  问:团队好管理吗?

  阎备战:宇通人还行,比较好学,工作也积极主动,对什么都有兴趣,能学很多东西。

  问:资金能马上给拨下来吗?

  阎备战:只要说明需求,都能马上拨下来。实际汤总对这块也非常关注和支持,各个地方的研究所实验中心都去过,他说我看完了,你们去看看,哪些地方咱们可以学习学习,好几个地方都是这样安排去的。

  问:是国内的吗?

  阎备战:国内国外都有。在客车领域的研究还是走在前列的。出发点非常实际,别人有的我们可以用的,我们就不做了。我们要做具有宇通自己特色的,有些东西国外可能找不到合适的,这样的实验我们做,或者有一些人家也有但是这个东西又不是很贵,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像这些我们都做。

  不管城市公交车,还是长途公交车,公交车更极端,空调制冷量可能要求比长途车还要高。

  我们要做的很大程度上是跟客车行业密切相关的,有些东西,比如跟卡车上用的多的一些东西,可能都不会做,我们主要做客车的,比如说门泵,可能要做,而且在这个车上用的非常多,像公交车上用的就非常多,还有冷却,空调,空调也很多,轿车卡车的空调都没这个要求大,制冷量要求都不一样,性能也要求比那些高,可靠性要求也比较高。

  在与阎的对话中,他说话很富于条理性,不紧不慢,更不说过头话,十分符合干技术人的特点。作为博士后工作站的负责人几乎每天都要楼上楼下的向试验车间跑无数遍,他认为:这是直接把理论和创新结合起来的共同点。

  阎对试验车间的工人都熟悉,其实,工人也熟悉他。都说他身上没有博士后的架子。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中原人朴实的劲儿,还可以从试验车间主任那里听到对他的称道。

  宇通客车全国博士后工作站涉猎的工作范围比较广,而这个“广”正体现了,宇通客车在市场上“搏”的背后,正是踏踏实实的宇通人甘做中国客车市场奠基石的结果,这也为宇通走向海外市场奠定了强大“搏”的基石。也验证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正如当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向邓公建言,在新一代中国客车的引领着——宇通客车身上实现了。

  新浪特约评论员 祝虹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