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波尔蒂王子 试驾新款奥迪TT(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4:05  中国汽车画报
波尔蒂王子试驾新款奥迪TT(图)

  “波尔蒂王子”是德国媒体给德国足球新星波多尔斯基的“封号”!在德国队阵中,波多尔斯基技术出色,反应敏捷,而且外形英俊帅气,是那种最有球迷缘的技术型前锋。如果把车型和足球场上位置做比照的话,跑车毫无疑问会和前锋画上等号,而奥迪TT绝对堪称技术型前锋的最佳代表!

  新款TT似乎注定要和足球密不可分。4月初的全球发布会在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前举行时,除各界嘉宾外,皇马和拜仁球星们也拨冗前来助兴!我们此次试车又恰好在世界杯期间,所以此行要想不和足球有点儿关系都难。更好的是,和德国奥迪的工作人员又多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可不,足球和汽车一样,都是无须翻译的世界语!

  我们和新款TT的初次见面是在萨尔茨堡机场边上的一个航空博物馆。据说这里全是红牛(Red Bull)老板的私人收藏品。这位疯狂的飞机爱好者在这里珍藏了近30架飞机,分放在两个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大厅里。要不是此行的主角是TT,单单这博物馆也是一篇大文章的好题材!

  言归正传,我们的TT已在博物馆门口的停车场上等候多时了。


奥迪TT外观图片

  第一眼的感觉是新款TT的外形比老款要大!一查资料果然如此,长了14厘米,宽了8厘米,再加上采用了现如今奥迪的统一标志性元素——Single Fram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嘴”,前脸造型明显比老款更具攻击性。车顶还是沿用原来的穹顶设计,增高的6毫米让人几乎感觉不出来。车尾却更向后延伸。这样的改动使得全车在整体外观上显得更加协调和成熟!TT长大了!

  新款TT的座椅设置得比老款要低,加上有力的侧面支持,让我觉得自己被牢牢地裹住。包着Nappa皮革的三轮辐运动方向盘手感极佳,下部形状扁平的设计更让我仿佛与勒芒运动型赛车浑然一体。其实这种设计除了体现运动感外还有方便驾驶员进出的实用功能。

  中控台的设计基本是在向传统致敬。TT的经典圆形主题更是在内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通风口,仪表盘,无不以圆形为主。除了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这两个凹陷的大仪表盘延续了典型的奥迪特征之外,黑色背景加红色指针,短小的换挡杆握柄,超级大的空调旋钮,这些设计也都是对TT传统的继承。当然也有不乏新意之处:现有的三个出风口代替了原先的两个;在车速表和发动机转速表之间出现了一个大面积的数字式驾驶员信息显示屏;整个中控台也更多地向驾驶员倾斜。我想可以把这理解为user friendly!


奥迪TT外观图片

  先把细节放在一边吧,跑车就得跑起来!我选了唯一的一辆手动的2.0 TFSI。轻踩油门,这辆Coupe已经反应迅速地向前蹿动。换挡平顺,毫无生涩的感觉。即便在4000以上的转速,发动机声音也依然非常克制。底盘的扎实让人印象深刻, 和老款TT相比有本质上的提高,这应该和后悬挂由扭杆弹簧式改为四连杆式关系密切。同时磁阻尼减震系统的作用更是决定性的。第一段试驾是从机场到策尔湖边(Zell am See),这段路程大部分是高速,奥地利交警对超速查得很严,所以奥迪工作车一直在最前面压着速度,我们鲜有超过140公里/小时的机会,这也让我的2.0TFSI和其他的3.2 quattro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在某些路段还能比那些大排量的家伙们表现更敏捷,毕竟比它们轻150公斤呢!在时速超过120公里时,扰流板优雅缓慢地升起,给平淡的旅途带来一丝惊喜!

  试驾途中的短暂休息让我们有时间对TT的外观做更细致的把玩。经典的半圆形车轮曲拱诠释着完美的几何线条,如雕刻般的轮圈更让这钢铁之物有了肌肉的感觉。前灯遵循着匀称的原则,在两条轮廓线之间倾斜着切过,好像长了一对翅膀;尾灯则回归了老款TT的圆滑设计,自然地和后厢盖融为一体,即便在扰流板伸出时也不显得突兀。值得一提的是新TT在尾灯上采用了管状反射镜技术。得益于其优越的视觉深度,尾灯能够制造出醒目的三维视觉效果,矩形的灯罩使得后面的驾驶员看到的是立方形的光束。


奥迪TT内饰图片

  新TT还增加了不少日常实用性功能,为运动型跑车设立了新的标准。这其中包括行李舱内的储物网袋,以及前排座椅和储物网袋之下的储物盒。中央通道上的杯托和储物盒都是标准配置,而车门上的储物盒可以放入最大0.7升的水瓶。手套箱中还划分出一个独立的空间摆放眼镜。行李厢的地板与外边缘齐平,并配有固定物品用的捆绑点,甚至在两侧的装饰板上也还有储物空间。从车内或从行李厢内都可以很方便地将左右对称的靠背折叠起来,这样290升的行李厢就能达到700升的容积,长达1.7米的空间足以放置两个高尔夫球袋以及辅助工具,或着大型的旅行箱或包袋。

  “TT真的长大了!以前它仅供初恋的小情人们在山间公路上炫耀车技,现在则更适合老夫老妻做长途旅行。”幽默的奥迪工作人员开着玩笑。不过千万不要被误导:尽管作出了许多舒适性上的妥协,新款TT对于年轻,运动,性感这些经典基因的传承却是毫不含糊的。在接下来的试驾中它把这些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段试驾的路线完全和方才的中规中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策尔湖边的山谷里,70公里的山路由海拔1500米高度疾弛而下,同时转弯极多,(关键是没有警察,估计奥迪工作人员对在此地能找到这么一段线路非常开心!)毫无疑问,这种路段是发挥TT性能的最佳场所。这回我挑选的是全时四驱的3.2 quattro,和之前的2.0 T FSI相比,3.2 quattro发动机输出充沛,声音轻快,加之新TT的车身是铝合金与高强度钢材混合制造,比老款TT轻了整整80公斤!因而对动力表现的描述简直可以用“大马拉小车”来形容。 这辆3.2 quattro配备的是S-tronic双离合器变速器,在手动模式中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拨片进行换挡操作,0.2秒内一切搞定! 不必再腾出右手照看换挡,操控起来自是得心应手!轮胎抓地很扎实,3.2 quattro甚至采用了245的宽胎。磁阻尼减震系统在3.2 quattro上表现依然让人称道。选用运动模式时感觉稍稍生硬, 转换成普通设置后让人几乎以为身在房车之中。转向精准无须赘言,制动系统的表现更是出色,四个车轮均采用盘式制动,而且一旦踏板踩下,制动伺服就立即启动。若再有意外,ESP更会适时介入。所以即便在如此地形复杂的路段,TT仍然应付自如,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宛如精巧的刀锋在百万军中肆意穿行,游刃有余且自己毫发无伤,谈笑间就取了敌方的上将首级!


奥迪TT前排座椅图片

  新TT的问世无疑在跑车这一细分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竞争对手们不敢小觑!目前已上市的这两款产品展现出来的品质足以让我们对即将随之而来的TT S(270马力涡轮增压版以及quattro版)充满期待,而在明年初更会有敞篷版问世,这一切,足以让宝马Z4和保时捷Cayman严阵以待!

  在我们结束试驾的那天,正逢德国队在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中以二比零战胜瑞典队。“波尔蒂王子”波多尔斯基一人独进两球!在德文中独进两球叫做“Doppel Treffer”,就是双T (double T ) 的意思。看来奥迪TT和波多尔斯基还真是有缘,就这样把它们俩附会一次吧,应该不算太牵强!

  新技术

  虽然新款TT在试驾中已经将奥迪此番最想向我们推荐的两大技术亮点展现无遗,我们对其身后的技术背景仍然兴趣浓厚。奥迪负责技术研发的专家Alexander Hoffmann 和 Mark Loewe向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它们的原理:

  奥迪空间框架结构——Audi Space Frame

  全新TT采用的ASF车身概念设计中首次采用铝合金与高强度钢材混合制造技术。铝合金的质量占到了全车重量的69%。钢制部件主要安装在地板后部。车门和行李厢盖也是钢制的。这些措施保证了车身重量的前后均匀分布,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ASF技术采用冲压铝材和硬模铸铝制造车身支承结构,用铝合金辐板连接各结构并承受路面载荷。冲压成型件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设计上的多功能性。举个例子,跑车和随后将推出的敞篷跑车两侧的门框,从外部看都是相同的;但其内部支撑筋的厚度却不同,从而提供了不一样的力学特性。一般来说,全新奥迪TT上的冲压成型件采用了新型铝合金;在保证出众的强度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整车重量。

  奥迪磁性减震器——高科技阻尼器

  奥迪磁性减震器是一种可选装的减震系统。在避免其他任何妥协的前提下,它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舒适性和驾驶动感间的矛盾。作为一种连续的自适应系统,它能在几毫秒内调整阻尼特性使之适应路面情况和驾驶员的换挡习惯。奥迪TT的竞争对手中目前还无人采用类似的高科技。

  减震器内采用的不是普通油,而是一种称作电磁液的特殊液体,它是由合成碳氢化合物以及3至10微米大小的磁性粒子组成的。一旦控制单元发出脉冲信号,线圈内便会产生电压,从而形成一个磁场,改变其中粒子的排列方式。这些粒子会按垂直于油流的方向排列,从而起到阻碍油在活塞通道内流动的效果,如此便能改变减震特性。相比传统的减震器,奥迪磁性减震器动作要快得多。在基本的舒适模式下,减震器油较黏稠,吸震效果较显著。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长距离驾驶或者行驶在不平道路上。在运动模式下,减震器油较稀薄,奥迪TT可以展现其极致的动感特性,直率地传递道路表面的状况。一般设在普通模式,驾驶员也可通过中控板上的按钮激活运动模式。这两种模式能给驾者带来迥然不同的驾驶感受。

(编辑:郭海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