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绅特其实就是千里马,它们的英文雅名称同为“Accent”。但千里马是第四代的Accent,而雅绅特已经是第六代了。Accent是韩国现代的一款平民轿车,在韩国本土的保有量相当大。这款车和国内的渊源颇深,曾有过一批出口到中国,当时的译名就叫“雅绅”。记得那还是“老三样”横行的年代。不久之后东风悦达起亚直接将它引进到国内生产,起亚千里马的名字很快叫响了,而现代雅绅却被人们淡忘了。现在的千里马已经在国内经历了一次小改款,但其本质仍然是韩国现代Accent的第四代车型。
现代和起亚是韩国五大车厂中排名靠前的两个,在海外市场又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就不难理解千里马和Accent之间的血缘了。继东风悦达起亚之后,北京现代迅速崛起,仅靠索纳塔和伊兰特两款车型就打进了国内排行榜的第四名。产品线继续向下延伸,自然就非Accent莫属了。雅绅特的中文名称很直白,也表明了和伊兰特的家族关系。但伊兰特的设计年代是2000年,千里马则更早,北京现代此时投产的这款雅绅特于2005年9月刚刚在韩国上市,即使在韩国,它也是一款最新的车型。
因此看见它时实在和千里马联系不起来了。站在车后端详它的背影,倒有几分伊兰特的神髓。车顶弧线被延长了,相当流畅。原因是A柱和C柱的倾斜角度很大,一个更向前,一个更向后,车尾因此而显得短小利落,这也让它的侧面线条看起来更近似于两厢半造型的小跑车。这个级别的小型车看上去挺有动感实属不易。再看饱满圆润的车头,最有新意的设计是车标被提高到了中网的上端,有点儿丰田威驰的意思,但不同的是它将机器盖顶起一小块儿。如果仔细比较,这款车的整体造型其实与赛拉图大同小异。不一样的是轴距,雅绅特只有2.5米。
不过车内空间并未因此显得局促,前后排坐进去都没有让我这个块头不小的人觉得委屈。即使戴着帽子,高高隆起的车顶也给头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只是上下车时感觉到过于倾斜的A柱有点碍事,脑袋被蹭着两回之后不得不让我多了一个低头的动作。这可以靠降低座椅高度来改善,但旋钮式的手动调节装置恰好是我最不喜欢的,也就懒得用了。
双色设计的真皮座椅既时尚又精致,软硬适度,对身体的支撑不错。和座椅一样,内饰的设计也很现代,色彩搭配和谐,仪表和方向盘功能丰富,中控台造型相当富于变化,高配车型还提供了6喇叭的6碟CD音响和自动空调,而低配车型也拥有可读MP3盘片的单碟CD音响和旋钮式手动空调。
这批给中国记者试驾的新车全部是刚刚从韩国现代的工厂里开出来的,挂着韩国车牌,而门边的标牌上也全是韩文。有趣的是,其中有部分车辆的左侧尾标竟有“北京现代”字样,这表明它已经经过了针对中国路况的适应性改进。据厂方人员介绍,包括底盘加高10毫米,车身长度增加30毫米等十几项。足以见得韩国现代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雅绅特在韩国拥有丰富的配置清单。至于中国市场需要什么,北京现代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了。
首先是两种车身形式,除了这款三厢车,还有一款三门两厢运动版,名字叫Accent-SR,但短期内还没有国产的可能性。另一款车名为VernaVGT的车型装备的是一台柴油机,而两台排量为1.4升和1.6升的16气门DOHC直4汽油机无疑是国产时的首选,最大功率分别是95马力和110马力。它们都是目前最新研发的机型,排放满足欧III标准,其中1.6升发动机还采用了先进的CVVT技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变速箱有5挡手动和4挡自动两种选择,至于各种舒适性和安全性配置则应有尽有,国内消费者能品尝到什么,就看北京现代如何配菜了。
1.6升和1.4升车型从不同的尾标和发动机罩就能区别出来,而驾驶感受也很明确,1.6升的雅绅特动力表现较强,发动机对油门踏板的响应要快一些。1.4升车型则略显柔弱,怠速和巡航时都很安静,一旦需要急加速,发动机就会发出吼叫大声抗议,但声音听上去只是小兽之吼而已。转速升高不慢,提速效果却没有声音的放大那么明显。自动变速箱在跳挡时也有顿挫感,看来并不喜欢过于激烈的操控方式。于是不得不放平心态,轻柔地对待油门。开车时用多功能方向盘接个电话或是听听音乐挺惬意,这辆车让人享受的是旅途。
调校得当的悬挂也在为此默默做着贡献,雅绅特的行驶舒适性不错。其减震能力呈中性,既不失路感,也没有让车里的人感觉到多余的颠簸。在路口前减速或接近前车时,刹车也是偏重舒适的特点,过程平缓,踏板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加大力度,似乎不太灵敏。但大力踩踏时又是另一种感觉,ABS的信息被清晰地传到脚上,能明显感觉到它的工作相当有效。后轮采用的是鼓式刹车,而四轮盘式刹车只配备给1.6升车型,但国产后肯定不会这样。
韩国人大多注重生活品质,但更注重节约,这与雅绅特精致紧凑的造车理念颇为符合。至于价格,参照赛拉图目前的国内售价来猜可能会比较准,由于小一个级别,便宜个一、两万靠谱。作为两款最新的韩系紧凑车型,如果说起亚的赛拉图是风,风已经起了,如果说现代的雅绅特是浪,那么浪在涌。
看来这股韩流是挡不住了,虽然当初的韩国汽车工业也曾历经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壮大的过程,但韩国人团结一致、将努力学来的东西为己所用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风起浪涌之际,也许我们真的该思索一下了,是否还要将仅仅成为国外品牌的生产基地或制造工厂继续下去?如果说不,那么,谁来说呢?(霍迈/罗建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