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业的百年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技术创新"发明"了汽车产品,生产创新"发明"了流水线,管理创新"发明"了精益生产方式,理论创新"发明"了"规模经济",设计创新“发明“了一代又一代铁杆车迷。
2003年在意大利,我有幸与世界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相见。乔治?亚罗先生在汽车设计创新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令人充满敬意,被誉为"世纪设计大师",世界上现有2500多款7000多万辆他设计的汽车在行驶着。
造就英雄的并不仅仅是时代,乔治·亚罗的背后,还拥有一种文化的土壤。
意大利原本不是一个造车强国,一提到意大利,人们的脑海里更多是浮现的是歌剧、绘画、时装、皮鞋……从60年代开始引导世界设计新潮流到80年代,意大利设计师一直走在世界设计的前沿,他们在设计领域展现的创造力在汽车上最好的体现就是法拉利。
在我看来,热衷法拉利的人,更多是热衷一种只属于法拉利的汽车文化体验。法拉利的赛车和车队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中国法拉利车迷不仅从物质生活上,也从精神生活上将自己定位于这样的风格:那是歌剧加流行乐,经典加时尚,高新科技融合古典艺术。可以说,法拉利的不息创造力,来自具有艺术气质的意大利文化
人们常说中国汽车缺少创造力。在某些合资汽车企业中,有可能外资提供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70%的利润,而中方企业只得到利润的30%。产品利润从制造向创造的转移,让中国制造企业在代工环节的获益微乎其微。这一现象把专家们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了对英国经济学家称之为"中国的工业革命"的反思上--中国制造走过了20多年,形成了所谓的"工业革命",但是并没有产生统一的工业文明和工业文化。作为一个以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方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向创造型大国转变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微软的总裁盖茨讲,好的创意才是价值之源 。
海尔董事长张锐敏说道:"'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我有人也有'。"作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海尔集团在2002年就已经成功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打进日本市场,在日本本土和日本制造"短兵相接",并提出"中国创造"才是取胜之道。
那么,中国自主汽车业的创造力将从何而来?
我觉得应该是中国汽车文化:老百姓对车的态度,买车的偏好,以及用车的习惯。
记得乔治?亚罗先生曾说,中国汽车企业,在制造硬件的投入上不比世界上任何汽车企业差,差的就是设计,中国还没有开发融入本土文化的新车。当前中国汽车设计方面过于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也无法像欧系或日系车那样形成自己的流派。
吉利汽车的李书福董事长也认为,放开市场、发挥民间的智慧,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
中国自主汽车创造力是在竞争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技术生产力不同,强调本土汽车文化对产品开发的支持与推动。企业创造力是一种系统的能力,向中国汽车文化寻求创造力,能够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实际的商业效果,创造力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一种战略竞争力。以中国汽车文化为基础的创造力不会是技巧型的,而是成体系的;不是几个环节,而整个社会需求和企业能力的有机组合在一起。
我曾经说过,产品力就是传播力,创新力就是成长力,要求上海华普汽车在合理定位、顾客导向、目标聚焦、细分市场的差异化营销思路下加快发展,真正成为上海自主汽车企业的骄傲代表。
当然,现在的中国汽车公司和国外汽车巨头及中外合资汽车公司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自主汽车企业有一个最大的创造力优势,就是对中国消费特点以及消费文化和习惯的认同,这点,相信在未来会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将要处于同质化竞争下的经济型轿车领域。
以上海华普汽车海域MA和海尚MA为例,针对中国消费倾向及中等收入家庭和个人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而推向市场,具有动力充沛、空间宽敞、操控灵活、配置齐全等特点,博采众长,海纳百川,不仅性能配置齐全,就是时尚大气的外型就人见人爱。至于在2006年3月8日下线的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女性车海炫AA,刚是根据中国女性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做的人性化设计,一经推出就获得一致好评。中国老百姓希望通过不贵的价格,就能享受到国际性、先进性、包容性、时尚性、精致性、超值性的汽车,这正是我们造车的愿景:把上海美好的城市精神熔铸成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海华普汽车:海派文化造车的典范。
随着创造力越来越强大,自主汽车企业最终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群体。
(作者:华普汽车董事长 徐刚 徐刚的博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