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板厚薄不是说明安全的唯一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12:42  新闻晚报

  2006年2月17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里,一辆国产丰田REIZ锐志以时速64公里向目标物撞去,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REIZ锐志车头变形,安全气囊弹出,但车门仍能正常打开,驾驶舱框架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丰田汽车公司主办的“TOYOTA汽车安全研讨会”上最令人关注的一项活动。

  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安全性的认识,存在着“只考虑钢板薄厚”、“钢板越厚就越保险”的消费误区。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指出,汽车安全是一个综合概念,绝非简单的钢板厚度与气囊个数这样简单。实际上,在时速达到50公里以上时发生碰撞,钢板厚薄几毫米的差距作用不明显,更重要的还是车身结构的吸能以及抗变形能力。

  车身结构也是重点

  “汽车为保护乘客”需要通过高强度的座舱+高效率的冲击动能吸收车身+合适的乘员限制系统来确保生存空间,减少撞车对乘员造成的负荷。

  在研讨会现场,清华大学周青教授详细解释了汽车的结构,汽车的结构大概可以分成两个区,前后叫做可变形区,中间是乘员舱。中间乘员舱希望钢度越大越好,钢性越强越好,确保在碰撞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另外,希望碰撞后车门还是可以打开,其实就是两件事,希望在碰撞过程中车门不要打开,因为车门打开有可能弹射出去,希望在事故发生以后车门能够打开,实施救援,如果变形太厉害车门就不能打开,就不能援助。

  汽车前部结构基本是一个框架结构,中间一大块空箱,只能用做发动机。发动机是硬的,很难吸收碰撞能量,所以只有纵梁吸收碰撞能量。碰撞以后两根主要的纵梁能够折取弯曲,永久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前纵梁的设计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发生碰撞,前纵梁的最佳设计就是层叠地折叠起来,能够最大限度最有效吸收能量,这叫做金属薄壁金属关键碰撞设计,这样能够使用最少的金属结构质量吸收最大的碰撞能量,而且这个碰撞能量基本上碰撞变形可以控制。

  不要忽视综合安全措施

  很多人或许还在钢板厚薄中犹豫不定,现在我们先撇开这个不谈,来说说车辆的综合安全措施,就是我们人为可以控制的一些安全措施。第一就是安全带,因为安全带是你能够主观意识控制的,要养成坐进驾驶座就要系安全带的好习惯。

  第二个就是安全气囊,据周青教授的介绍,整个汽车碰撞过程只有0.1秒左右,在这100毫秒里面安全气囊必须发挥作用。那么安全气囊只有10至30毫秒的时间展开并到位,剩下20毫秒的时间和乘员发生碰撞,吸收乘员的碰撞力量。安全气囊的展开速度在初始阶段非常快,大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所以这个力量非常非常大,但是我们可以放心,只要不是在200公里接触到它,它的衰减速度也是非常大。所以,安全气囊有利有弊,如果乘员离安全气囊太近,坐得太近、小孩站在座椅上、没有座椅安全带的约束、在碰撞过程中或者是刹车的过程中,身体往前太多等等,这样就有可能被安全气囊打伤。

  一辆车是否安全,当然大部分是取决于车辆本身的一些设定,然而驾驶员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是车辆是否安全的一大因素。首先开车不系安全带是安全驾驶的大忌,另外良好的开车座姿也是确保安全的一大因素,通常我们调节驾驶座椅应该以两手向前平伸,手腕正好放在方向盘的另一端为最佳距离,因为有很多人开车的时候身体离方向盘太近,万一发生危险容易被安全气囊打伤。

  随着世界能源日益紧缺,车身轻量化是个大趋势,当然车身轻量化之后,设计结构合理、安全有效的车身结构,成了每个厂家以后要研发的重要课题。作者:□文图 尚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