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MPV的远大市场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0:30  北京日报

  当轿车越来越难卖的时候,MPVO却悄然成为市场新宠,成为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最快的车型。

  自通用GL8靠尊贵气质成功引导了中国商务用车领域的MPV潮流后,普力马又靠体贴特色把MPV引入寻常中国百姓家。如今中国汽车市场MPV车型已是百花齐放:奥德赛、嘉华、菱绅、瑞风、风行、阁瑞斯、菱骏、普力马、富利卡、途安、开迪、长安CM8、哈飞赛马、北斗星、毕加索等等几十款MPV车型,几乎囊括所有价格区间。几乎所有知名大汽车企业的产品系列中,都会有一款MPV。

  MPV的发展搭乘了轿车发展的平台,几乎一入市就成为多层次、选择性极强的商品。各有千秋的MPV以不同风味向客户邀宠:开迪的后排多用途大空间,瑞风的操作舒适、阁瑞斯的优良动力、奥德赛的流畅线条,途安的出众的安全性,路尊的路感十足,风行的出色性价比,都极力满足着不同群体的口味。从价格区间来看,20万元以下的MPV发展空间最大,目前10万~20万元的MPV占据了整个MPV市场的60%。最看好的家用MPV有奥德赛、途安、开迪、普力马等,而小企业比较青睐的有阁瑞斯、瑞风、风行等,GL8则是被中大型企业广泛喜爱的商务用车。江淮瑞风、别克GL8,东风风行、广本奥德赛和海马普力马是2005年销量增长最快的车型。瑞风甚至挤进了政府采购,销量中约30%成为公检法等机关的公务用车。普力马由于高性价比成为20万元以下MPV销量增长最快的车型。

  MPV的火爆是汽车市场成熟的必然表现。消费心理是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的产物,也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步子越来越快,“轿”字已淡出汽车消费文化,“实用”才是选择汽车的首要标准。

  到中关村看看颇有启发:10年前那里是“小面”和三轮板车的世界,而现在随处可见的车型是各种档次、款式的MPV。一方面,随着IT产品体积趋于小巧,单位价值大幅提升,小体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中关村占主导位置,不再需要大容量的面包车;另一方面,企业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已有了重形象的实力,需要相对体面的车型满足客货两用,MPV自然成为最合适的车型。风行菱越、风行菱通商务MPV荣获2005年“中关村海归最爱车型”和“企业最爱车型”两项村车评选奖项,充分说明MPV在商务用车领域的活力。据悉,“村车”评选条件有二:其一,耗油低、空间大;其二,符合多种商务活动需求,安全舒适、配置豪华。有人描述中关村的车文化是:全能商务,时尚体面。这也是目前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用车需求的准确概括。有资料统计,我国私营企业5年来增长接近50%,正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催生的民企大量用车需求,成就了MPV的火爆。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MPV也有极大的诱惑力。多元化社会必然增多的用车需求,使许多家庭都需要两辆车甚至更多;但越来越贵的停车费及越来越贵的油价,又使众多消费者希望一车多用。MPV商务、家务、旅行等多用途的特性便极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MPV市场增长的同时,我国轻型客车销量却同比下降,这说明MPV以其灵活的运营方式,成为轻型客车的有力竞争对手。目前我国一些省市的客运公司,为了细化客运路线,采用了MPV替代客车方式,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座位利用率。除了运客灵活外,MPV的安全与舒适性也远高于客车。据资料显示,中国传统轻型客车在技术上比MPV落后近10年。有专家说,MPV可能下一个蚕食的就是轿车市场。不过对于那些产品多系列的企业而言,车型销量变化不过是此消彼长而已,威胁较大的还是单一生产轻客的行业。

  自1983年美国克莱斯勒推出Minivan厢式休闲车后,MPV便由于休闲、工作双肩挑的特色迅速风行欧美与日本,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MPV约占乘用车销量的10%以上,平均每3户人家就拥有一辆MPV。MPV虽然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使这一车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MPV已成为汽车企业的必争之地。目前至少有10家以上的汽车企业正积极准备进入这个领域。民族汽车企业中的长城、江铃、中顺等都有制造MPV的明确意图。奇瑞已把生产10万以下MPV的项目提上日程。多年引进吸收轿车技术的结果,是MPV的发展初始就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据保守预测,2010年我国MPV市场需求将达45万辆左右。

  在节能环保理念下,集约用车的理念将成为潮流,集多用途为一身的MPV,2006年会有更佳市场表现。晨风

  实习编辑:杨嘉懿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MPV集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