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苏友:城市道路救援面临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17:32  新浪汽车

  二、城市道路救援面临的困境

  1、小,则难成规模

  救援机构现状:除几个较大的城市以外,大多只具有一般 性的救援能力;

  生存危机:绝大部分救援机构无法仅靠救援来维持经营,更无力扩大规模;

  观望等待:一是观望市场的到底能有多大,二是等待政府是否能给予政策上的引导;

  2、散,则恶性竞争

  价格竞争:由于尚未形成业内的行规,所以价格比较混乱;

  资源竞争:由于从事救援的目的各异,故在救援资源的获取上存在较大的竞争,如维修厂的目的是维修车辆,因此可采用免费的方式;

  服务能力低下:由于规模比较小,当救援量增加后,就顾此失彼,难以信守承诺,特别是遇有特殊情况后,就置消费者的利益而不顾;

  3、乱,则鱼龙混杂

  从业者的目的各异:专业拖车;俱乐部;四S店;汽修厂;大型服务商的延伸服务;个体性的资源拥有者等等;

  从业者的经营方式各异:公司性的;合伙性的;单打独斗的;

  从业者的状况各异:有的已形成品牌效应,已呈持续发展态势;有的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迅速在完成原始积累;有的则是挣扎在生存线上。

  三、汽车俱乐部是实施城市道路救援的主要力量

  1、城市道路救援将是汽车救援的主体

  ——私家车是未来车辆增加的主体:

  ——私家车70%将集中在城市,而私家车中的大部分车主会参加各式各样的汽车俱乐部:

  ——城市将成为救援的主要地区:

  2、汽车俱乐部是实施城市道路救援的主要力量

  汽车俱乐部是为私家车提供服务保障的主要机构

  ——需求决定:会员与俱乐部之间存在着关联利益;

  ——利益决定:会员视俱乐部为自己的组织,因此在信任度上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功能决定:会员与俱乐部之间存在良好的交流机制,俱乐部可通过其对会员的影响力,增强其交通安全意识,传递交通安全信息,指导其行车安全的技巧,适时提醒其行车中的注意事项等。因此俱乐部不仅可被动地为会员提供救援服务,更可以防患于未然,做到主动避免救援。

  3、汽车俱乐部的综合服务可以让度救援的部分成本

  ——汽车俱乐部的赢利模式

  ——资源的共享

  ——品牌效应

  四、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及政府的政策扶持迫在眉睫

  1、不以赢利为目的定位势在必行

  社会公益性所决定:交通疏导,消费者成本,

  集约性服务所决定:网络衔接,信息共享,规模化;

  2、只有准入制才能解决无序的状态

  注册准入:应设定较高的注册资本额,将救援作为其主营业务;

  从业资质:应设定救援车辆的规模要求,应配备多少名经过专业训练的救援人员等;

  年度审验:每年应对其实施救援的状况,救援车的完好率等进行审检,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救援能力;

  价格标准:应设立救援收费的指导价格,及责任范围,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购买保险的措施,降低救援机构在施救过程中的风险度;

  3、政府应给予扶持政策才能使城市道路救援得到良性的发展

  标识认证权:应建立统一标识,如车牌,车的颜色,车身主要图案等。这样既便于管理,更便于消费者识别;

  通行特许权:救援的目的是为了疏导交通,故应给予救援车辆以特别通行权;

  信息共享权:一方面被认定的救援机构应纳入管理部门的信息指挥中心,并服从其统一调度,另一方面最新的道路疏导方案,最新的道路状况也应及时地通报给救援机构;

  器械及设备使用权:如特殊情况下的警示灯使用权,高音喇叭使用权,大功率射灯使用权等,以及车辆的拖带权等;

  政策建议权:希望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能定期地听取救援机构关于道路状况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交通的畅通;

  4、对道路救援体系建设的建议

  在建立道路救援体系过程中,建议将紧急情况下的抢险与常规生态下的困境救援在建立方式及实施方式上加以区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及互补。

  建议将专业性的拖车公司与救援性的汽车俱乐部在政策引导上作针对性的侧重,如对专业拖车公司,可更加强调其车辆的施救能力及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而对救援性的汽车俱乐部则更加强调的是疏通交通能力,快速恢复行驶能力,以及及时传递行车安全信息,引导分流,舒缓交通压力的能力。

  江苏苏友汽车俱乐部 总经理 王学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