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合资车企婚变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0:02  中国经营报

  中国合资车企婚变频频:离婚、抢婚、悔婚、退婚……任何故事的发生都不希奇。

  综合分析,其间主导因素有二:一是情变,即中外双方利益的索取与付出有变化,不再能够满足对方的要求,而产生了感情的变迁。二是势变,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双方的地位和认识不再契合,因此出现感情破裂。

  其实,汽车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享有既定婚约的中外合资车企分分合合也属平常,但其间的利益纠葛却耐人寻味。如今,企业成本压力日趋加大,外部竞争环境日趋艰险,中外双方如何能拥有美满有效的婚姻,就更显得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前景 包办婚姻遭清算

  中国车企离婚案件,常州依维柯并不是第一家。只是此前广州标致以及三江雷诺的离婚,并未上升到通过起诉来解决的程度。

  早在1985年9月26日,标致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然而到了1997年8月,广州标致累计亏损10.5亿元人民币,实际年产量最高时才2.1万辆,未能达到国家产业政策所规定的年产15万辆的标准。同时,中法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合作无法继续。1997年9月,中法双方签订协议,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终止合作。广州标致的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汽车选型失误是关键,但合作后期由于文化差异,双方目标不一致,未能及时更换车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第一桩离婚案。

  而在广州标致离婚之后,三江雷诺也渐渐步入离婚的轨道。1993年11月,法国雷诺与三江集团在湖北孝感签约合资组建汽车公司,三江集团持有55%股权,法方持有45%,生产“塔菲克”轻型面包车,合作期限30年。但是,从1994年至2001年(不包括2001年),“塔菲克”客车8年多才销售了4100多辆。

  在合作中,中法双方在文化和经营策略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时任中方总经理的汪长湘对法方合资8年一直坚持采用进口发动机的做法十分反感,并认为这导致了“塔菲克”丧失了市场竞争力。种种不和谐之下,三江集团从2000年开始酝酿退出,其后三江雷诺四易其主。

  而在上述婚姻所谓的文化冲突和经营危机背后,实际上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汽车工业的特殊情况。

  国外汽车企业要进入中国,起初往往不能够和心仪的对象结婚,而是在中国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拉郎配下,接受“包办婚姻”。此前,福特进入中国首先接受长安,就是“包办婚姻”的成果。去年法国某国际汽车品牌欲进入中国,就因为相关部门的干预,合资公司也未能落户希望的城市。而正是在这种包办婚姻,也为中外双方在结婚之时埋下了引线。

  现在随着依维柯采取司法介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原来类似于广州标致、三江雷诺等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结束“包办婚姻”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司法介入似乎正在成为新离婚时代的新选择。周远征 袁田恬

  离婚篇     抢婚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要闻看板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