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陕西-米脂
米脂,据说是因为当地种出的小米熬出粥后,表面泛着一层黄黄的油脂,香溢四乡而得名米脂。我们驶向米脂的途中,一路黄土高原,使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高亢悲凉的:“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滑过……”的西北风歌曲。
到达米脂,我们迅速入住米脂县宾馆,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洗去几天的疲倦和风尘。前两夜住宿虽颇具特色:娘子关下的水上人家和黄河岸边的窑洞,但条件毕竟有限,无法洗澡。
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米脂老城,它在县城的东北,说是老城是指有着一大片民居和纵横交错的小巷。它处处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既有明清老宅,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特别是一些民国时期的砖制门楼,基本完好无损。我很担心,它们还会保留多久呢?这古老的街巷,让我有几分陶醉,也有几分担忧。
在一个典型的窑洞大院门口,我们一家人遇见了当地的几位大妈,她们热情友好的和我们打着招呼,并一起攀谈起来。知道我们是从北京特意到米脂来,她们显得很兴奋。这时院里又出来一中年女子,还有她的三个女儿,大女儿上高一,二女儿上初三,小女儿小学五年级,三个女儿出落的都很漂亮,这一群米脂女性,不论年岁大小都显得那样俊秀、耐看。怪不得米脂婆姨闻名天下,这次真是亲眼所见。
晚间在米脂县城西,有一条小吃街。饭菜可口,价格公道。一个很大的做熟的羊蹄才卖1.5元,用洋芋做的炒片,味道十分诱人。后来回来询问才知道,洋芋就是我们所说的土豆。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米脂老街街口的一个早点摊上吃早点,碰巧邻座也是北京的自驾车游客,他们说下一站要去杨家岭。而我们要去李自成行宫和姜氏庄园。
早上的老街,熙熙攘攘。一位老大爷背着手拿着一个纸箱子,从一个冒着炊烟的铺子前走过。一位母亲扛着一箱饮料,后面紧紧跟着她的三个很小的小孩儿,老大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帮助妈妈拿着很多东西,腋下还夹着一把扫帚。老二领着更小的老三,也就是三、四岁的老三走路不太稳,好象随时要跌倒,这是一幅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情景,可是在米脂老街整个古老的氛围中,这平常的生活又显得那么的不平常。它像一个意味深长的电影镜头,久久的刻在我的头脑中。旅行使人感到一种生活的反差,当你用一种欣赏或是探索的眼光去看身边的一切时,有时一种非常普通的生活情景也会使你感动不已。
我追上去在这个母亲和三个孩子身后按下了快门,他们永久的记录在我的镜头中。他们代表着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生活的人……
李自成行宫很好找。在快到行宫时看到一个石门上刻着“陕甘宁边区中学”的字迹,今天看起来也是当年红色岁月留下的历史痕迹。在米脂街上让你自然的想起李自成,不论是那座李自成骑着奔腾的骏马,挥着战刀的塑像,还是街巷中的“闯府佳酿,犹思难忘”的现代广告语,来米脂真应该到李自成行宫看看。在米脂宾馆内还自豪的贴着“闯王故里,貂禅故乡”的字样。的确,米脂在历史上是个既出英雄又出美女的地方。
在米脂,我们幸运的见到了婚嫁的队伍,装扮一新的“花车”后面跟着一串轿车,这并不新鲜,新奇的在于传统与现代结合,在“花车”前面还有一些吹鼓手,在吹吹打打。跟在后面的汽车,每辆车的前玻璃下都横放着一条鲜艳的被面,整个队伍行进极慢。用“招摇过市”一词形容极为恰当。
米脂的姜氏庄园是绝对不可错过的,这是我到过姜氏庄园后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不仅仅由于它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我想,要是从类别上划分,姜氏庄园的建筑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真正的“山庄”。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建筑细节精雕细刻,在北京中华民族园有它一比一仿制的建筑。
我幻想,夜晚住在姜氏庄园,点上旧时的油灯,邀世界各国人士,听一曲悠扬的信天游,或是一段高亢的秦腔,保管“镇”了他们,让每个人都会永生难忘这个东方庄园之夜。
我狂想,姜氏庄园完全有资格评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只是时间问题。可我又不敢肯定,因为就是在我刚刚到达姜氏庄园脚下时,便看到两、三个壮汉在卖力的拆着外墙,这面墙我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姜氏庄园,更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拆?反正我看到了很心疼,当我举起了相机记录这一情景时,那个拆墙的小伙子,停下手来盯着我,眼神有几分异样,几分不解。我真想问他:你为什么要拆?可是我真的没有勇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