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山西—娘子关
到达娘子关的平阳湖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乘游艇欣赏两岸悬崖景观,见不少人在水中小岛上垂钓,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当我们的游艇经过时,垂钓者兴奋的举起了一条大大的鱼儿向我们炫耀,艇上的人一边笑着,一边向垂钓者挥着手。
不一会儿,便见到了娘子关水帘洞瀑布,瀑布高十五米,宽八米,堪称娘子关一景。文坛巨匠郭沫若在一九六五年到此时曾留下了:“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的诗句。
若是驾车进入平阳湖景区,不得不提一下必经路口的一个大高坡,进景点时下坡还好,出来时,真需加大油门往上冲,高坡角度太陡,待从高坡冲上主道时,更要避让主道上的运煤大车。我这次就是从下坡向上正加大油门准备上主路时,恰逢一辆大卡车开来,为避让它,我在坡中间停住,再起步行车,由于坡高路陡,一直往回溜车,这时坡下又有汽车上来,使得我手忙脚乱,好不惊险。因此,去平阳湖景区,上下这段高坡路,应多加注意才是。
傍晚六点多了,已经是寻找住处的时间了。见道旁一片房子,并没有显示出有能住宿的地方。忽见一街口墙上写着:“水上人家”四个字,并画有一个箭头。
时间紧迫,顾不得多想,便一下子冲进巷子里,穿过一条小巷,见巷子里有流水,几个妇女正在那里洗菜,这里真是闻名的娘子关“水上人家”吗?正在疑惑中,见一当地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和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从另一条巷子走过来,从他们相互交谈中知道,那个小伙子正在打听路怎么走。可能就是缘分,我竟快步走上前去,向那中年男子询问附近可有住处。男子回答:“我那儿有”。我当时居然看也没看,就答应了。后来才知道,中年男子姓苗。
这是一座清雅洁净的小院,让人惊叹不已的是,一条湍急的溪水从院中流过。苗大哥告诉我们,溪水冬暖夏凉,一年四季恒温18度,到了冬季水面上会漂着热气,溪水清澈见底,饮用洗漱,均用此水。仔细看来,院中还生长着一株茂密的葡萄树,遮天蔽日将整个院子的天空覆盖。院落一角摆放着石桌、石凳。我暗自惊喜,今晚能住在这里,太奇妙了,这才是真正的水上人家浓缩版。
趁苗大哥给我们安排晚饭,便抓紧时间,在街巷中穿梭,体验感受着娘子关村的水上人家。不少巷子沿着墙根便有溪水流过,有不少院门上都写着几号几号磨。走进一家敞着院门的小院,不大的院子里亮着灯,再见屋内,一位大爷正在水磨上磨着什么。经询问,大爷告诉我们,他在用水磨将一种荆条(可惜没听清楚名字)磨碎,然后制成去寺庙上供用的香,让我感到新鲜的是,这个院子并无固定主人,谁来磨东西推门就进。
我们在巷子里见到几位闲坐的村民,很友好和善,便与他们闲聊。看到巷子中不少院落成了残垣断壁,特别是有一座院子紧闭的大门上写着“五号磨,危房”的大字。我们十分不解。村民告诉我们:当地人最初要和一个什么电厂合作建电厂,便将一部分房子拆掉。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合作告吹,房子却拆了不少。我们真为那些消失的老房子感到惋惜。古色古香的老屋,伴着遍布四巷的溪水,这具有独特文化韵味和历史的地方,我想在世界上也并不多见,有时身边极具价值的东西,常常被我们低估了。我突然想起了,老北京的城墙、城门楼,现在只是一个遥远的回忆了。很多东西,“拆”了,就永远消失了……
回到所住苗家,吃了一顿美妙可口的农家饭,特别是水磨面做的面条。原来,水磨面是娘子关闻名天下的一大特产,水磨面是靠水的动力转动石磨磨出来的面粉。石制水磨与当今电磨相比,虽然效率低,但所加工的面粉,不会象电磨那样产生高温而损失原粮的养分,因此水磨面保存期长、色泽鲜艳、味美香甜、有益健康。
在院中,见一娘子关水上人家简介,照录如下:悠悠石磨转乾坤,浩浩清泉亭下流。水上人家位于娘子关下道街苗家,泉水自庭院穿过,时缓时急,昼夜绝响,水草卵石尽收眼底,三步小桥连前院后宅,水边一葡萄树系主人苗福林于1930年种植,藤枝蔓蔓,悬于水上,丰产不衰。院中水磨历史悠久,加工面粉为村民所喜爱,游人至此,可观水映青树,听水击轮盘,尽享水寨独特风情。”
夜晚,听着院中哗哗的水流声,渐渐进入了梦乡。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水上人家之夜。
第二天,我们来到娘子关城楼,它是长城中著名的“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历史记载,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驻防。南门城楼上还供奉着平阳公主的塑像,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建筑。城楼中工作人员建议我们爬爬城门楼东边的古长城,爬了十几阶台阶,我们又马上下来,因为只有一侧有护墙,再有古长城角度太陡,最适合远远观赏一番,即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安全。城楼内的民居依旧保留着古老的风貌。最值得一去的是娘子关东关门,建筑满目疮痍,原汁原味,历史感很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