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商用车行业与欧洲相比:差距明显 潜力巨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09:13  中国汽车报

中国商用车行业与欧洲相比:差距明显 潜力巨大

  日前,中国汽车报市场信息中心国际部组织多家国内汽车企业赴欧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在此期间,考察团参加了第15届莱比锡国际汽车展、200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考察了德国商用车生产厂并且走访了当地商用汽车销售企业,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本次参加考察的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请他们畅谈了中国与欧洲在商用车领域的差距,希望能对中国商用车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欧洲:注重引导消费

  中国:仅仅考虑满足客户需求

  “欧洲对于市场引导消费的理念有着深层的思考,这与我们国内消费跟随市场发展的思路是不一样。”河北福田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重机)总裁詹振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考察中发现,中国与欧洲面对客户的营销理念有很大差距,欧洲是以引导客户消费需求为主,而中国是以满足客户的一切消费需求为主。

  其他参加此次考察的企业负责人,对此也普遍感受很深。吉林金事达电气有限公司的总裁兰德洪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欧洲商用车企业注重对前瞻性产品开发的理念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西方市场产品资源很丰富,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来引导客户的需求。中国则仅仅是适应客户的需求,通常个性化的需求都是由客户提出的,企业只是被动地适应客户,很少主动去细分产品市场,引导消费。

  福田重机常务副总经理梁新贵认为,企业引导消费可以推动产品的进步。如果企业仅仅限于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话,就很不利于企业在研发技术上的进步和主动创新。

  另外,考察人员纷纷指出,欧洲企业在经销和网络建设方面比中国做得更到位。他们告诉记者,现在中国企业的经销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并没有充分地与当地的经销商结合。欧洲企业则主要是靠经销商网络来进行销售的。

  对于这一点,福田重机营销管理部经理李洁感触颇深:“中国企业目前做的仅仅是产品,只知道在价格、服务方面尽量做到位,而欧洲的厂家做的是品牌。他们不仅通过产品来赚钱,还会通过品牌来赚更多的钱。”

  欧洲:注重个性化、轻量化、标准化

  中国:技术上至少有10年差距

  在技术层面上,被采访者普遍认为,欧洲商用车企业在个性化、轻量化以及标准化方面比中国企业做得到位。

  据了解,欧洲商用车企业非常注重产品个性化的设计。福田重机技术中心主任曾代微为记者描述了一个小细节,他说:“欧洲商用车生产出来的任何一个产品从远处看通常就能知道是什么品牌,而中国企业生产出来的车型在远处却分不出来。”

  轻量化方面,欧洲的产品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据四川内江峨柴鸿翔机械有限公司的副总裁田斌介绍,欧洲道路上由于没有超载的现象,所以产品在轻量化设计方面选择的材料通常都是铝合金,这种材料对于车身达到轻量化的要求很有帮助。

  另外,与欧洲商用车生产在模块化、标准化方面的发展速度相比,国内企业的差距显得格外明显。“欧洲企业在标准化、模块化方面发展得非常成熟,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至少比欧洲差10年。从这一点上看,西欧市场还是我们未来很难进入的一个市场。”梁新贵口气中带着些许遗憾。

  据此次随团考察的技术人员介绍,欧洲企业模块化生产的理念是,用最少的零部件组成最多的产品。所以,从欧洲企业生产线下来的每一辆车几乎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以此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

  欧洲:载货车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

  中国:专用车市场潜力巨大

  “在欧洲,感受最深的是载货车专用化的发展趋势很明显,专用车的发展潜力非常大。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空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首先还应该踏踏实实地立足于中国市场。”福田重机总裁詹振京告诉记者。

  詹振京用一组数据给记者分析了未来中国专用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德国目前半挂车的保有量是7、8万辆,美国是50万辆,而中国目前只有10万辆左右。中国地域辽阔,未来城市之间的现代物流将主要通过半挂车来完成,所以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产品结构上,目前我国的专用车品种与欧洲还不能相比。欧洲企业很注重根据不同的用途来设计车型。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专用车保有量已占到载货车保有量的80%以上,而我国则依然在25%的水平线上徘徊。在车型品种上,我国专用车也和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德国专用车的品种多达8000种以上,而我国仅有1700多种。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将目光放远到全球。 在此次考察中,詹振京发现像半挂车、罐体这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的潜力非常大。他表示,福田重机未来将会积极与欧洲当地的经销商寻找合作空间,希望能够在产品出口方面有更大的动作。

  “我们去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了解欧洲产业发展的管理经验和先进趋势,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我们的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詹振京认为,此次考察对于企业未来准确定位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编辑:张效铭)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