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消费:回归理性的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3:38  重庆晚报

  “现在消费者的心态硬是搞不懂!同样的车型,去年接二连三降价搞优惠,没多少人买账;今年价格坚挺了,反而排队等提车。”聊起近来“异常”红火的销售局面,东风雪铁龙在本市的一位经销商直对记者连说“搞不懂”。

  消费存在误区

  其实,不单是他,不少车商、包括一些专家甚至是消费者自己,也时常发出这样的疑问。“无论是销售行情还是价格指数,汽车市场的这种大起大落,都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在日前举行的“2005中国和谐车市高峰论坛”上,到会的两位专家贾新光、程远以他们独到的视角,为当前车市的种种“看不懂”如此定性。

  “从一味地注重外表到一味地注重价格,中国汽车的消费文化看起来似乎在时尚,但实际上却存在误区。”正如德国大众汽车专家文森特点评的那样,虽然厂家一再强调性价比,有识之士也极力呼吁要理性消费,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价格仍是多数消费者最为关注甚至是唯一关注的因素。所以厂家、媒体们不时拿价格做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价格战、持币待购、加价销售,诸多与车市良性发展不和谐的声音都因价格而衍生。

  开始走向理性

  到底怎样的汽车消费才算是理性?专家指出:汽车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完成购车的一次投入后,日常使用、养护才是一笔长期的花费,随着二手车交易的兴起,车辆残值也是应当关注的话题。因此,汽车消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过分侧重某一方面都难免失之偏颇,尤其是一味关心价格,忽视产品真实的性价比,或是陷入“性能价格比”与“性能配置比”概念不清的误区,不仅个人会因盲目消费受到损失,甚至将给整个车市和汽车产业带来了隐忧。此外,汽车消费除了关心产品本身,还应当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

  “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相比,刚刚兴起的中国汽车消费的确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不必悲观,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汽车消费出现了一些回归理性的苗头!”现实的情况证实了专家的观点,在对本地车市的走访中,记者就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从“看热闹”发展到了“看门道”。但是,目前汽车消费的理性诉求还远非主流,该如何培育、引导?将是包括媒体在内的所有车市参与者共同思考的命题。记者 吴 键

(编辑:邵京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