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宣布,今后,进行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部门,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汽车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
从2004年1月起,商务部等9个部委在全国开展了以清除假冒伪劣汽车配件为重点的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在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全国各地共出动人员近38万人次,共取缔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企业5327家。
必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据商务部有关人士介绍,一年来的全面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遏制,汽车维修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整治工作基本上获得了预期结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何德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次全面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政府开展专项整治,从源头上制止了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泛滥,维护了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保障人们行车安全作出了贡献。可以说,这是政府向公害的宣战。”
但是,也有人认为,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仅用一年时间治理,公害得不到根除,甚至还会反弹。一些消费者尤其是公车消费者经常光顾假货市场,在客观上成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汽配的消极因素。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汽车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管理。同时,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只有这样,才能根除假冒伪劣汽车配件这个‘隐形杀手’。” 何德胜教授说。
提高社会关注度
据悉,假冒伪劣汽配的价格一般不到正品的1/3,对假冒伪劣汽配的制售者和消费者都有很大的诱惑力。有关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全社会对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关注度很有必要。
当前,有关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媒体的报道,使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犯罪分子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对抵制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相比,社会对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关注度就差得多。
事实显示,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危害性不比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低。假冒伪劣的刹车片、轮胎、转向器、油管、电器等,都会造成灾难性的车祸。但是,由于媒体在这方面的追踪报道较少,执法部门对技术质量的深入分析也少。而有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有时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打假力度。
一位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当请一些专家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让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专业常识。这样,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打击假冒伪劣时,就能掌握主动权。同时,有关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汽车配件的质量,让媒体对假冒伪劣汽车配件进行曝光。
创造汽车消费的和谐环境
一位专家讲了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的一位亲戚把故障车开到特约维修店。检修人员检查了一下就说,“防抱死”装置(ABS)电路控制板有问题,必须更换新的,要价5000元。他的亲戚一听急了,打电话请教他。这位专家认为,ABS电路控制板不会出现问题,可能是轮胎部位的传感器时间久了,需要清洗一下。问题果然出在那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汽车企业在欺骗消费者。”这位专家说,“汽车企业应该破除老大观念,降低销售成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另据了解,汽车企业把整车降价的负担全部压在配件厂家,使一些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无利可图,无法进行科技创新,无法提供优质配件。这反过来也影响了汽车的整体质量。
“只要国家主管部门对假冒伪劣汽车配件采取‘堵’和‘疏’的办法,就能够创造汽车消费的和谐环境,就能够根除假冒伪劣汽车配件,从而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一位专家强调说。(谢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