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民车”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07:39  东方网-文汇报

    本刊去年做过一个专题,探讨了哪个车型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国民车,国民车离中国人有多远,一时间引起了业内的诸多关注。时隔一年之后,这个话题再度被挑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有两家企业站出来,都认为自己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民车的标准,争抢“国民车”的头衔,这个做法不禁让我们啼笑皆非。

    “国民车”是争出来的么?

    国民车既然冠上了“国民”这两个字,就不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汽车,而是像“国花”、“国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如同国花、国鸟是长期以来被某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所认同的一样,国民车也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够实至名归。固然汽车是人造物,而且进入人们生活的历史较之于花鸟要短得多,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就像福特T型车,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部世界上最畅销的车、世界上最早的流水作业产品,而更代表一种打破汽车只属于有钱人、要让美国“行者有其车”的平等思想(虽然这后面无疑是着一个高明的商业目的);就像甲壳虫,承载了德国人在战后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一个记者在二战时德国人的防空洞里看到的水杯里插的那朵鲜花;就像花冠,能够作为日本车的代表,把这种实用主义的造车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在欧美之外,另外开辟一个“日系车”的新空间;即使是捷克的斯柯达,虽然已经被大众所收购,但是它身上的捷克味道,何曾从捷克人的心目中淡去?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考验,短的如目前美国福特的F系列皮卡,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车型;长的如甲壳虫,从二战后到现在,它的灵魂仍然在新甲壳虫上熠熠生辉。一句话,国民车就像语言、就像习惯,是从某一国的国民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甚至它也不需要像某些国花、国鸟要众人去品评、去选择出来,更不是“争”出来的。

   这两家争做“国民车”的企业,都提出一个量化的标准,但他们的那点销量,在中国的13亿人口中,实在是沧海一粟。特别是在目前个性化汽车消费时代,要想像那些已经成名的国民车一样有如此庞大的销量,要想让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收入、不同驾驶习惯、不同喜好的人都能够接受某一厂家的某一款产品,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

   其实历史上的老牌国民车之所以广受欢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可供选择的产品过少。而现在呢,汽车的品牌和款型可以说是极大的丰富,厂商在推出产品时,无不都要先划定一个细分市场,以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占据最大份额为目标。而这恰恰与国民车要求“大小统吃、老少咸宜”的标准大相径庭。况且,目前中国能够消费得起汽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它与人们生活结合得还不是很紧密,而全国各个地区的道路情况、用车环境又存在非常大差异,要想现在出现“国民车”,还真是一种奢望。

   再说了,在中国这个国际汽车巨头混战的大战场,已经不能要求国人单纯因为民族感情而来选择自主品牌。国民车的标准,除了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要物美价廉之外,更需要在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的标准,也只有技术才能最终使国人引以为豪。

   因此,提出要争“国民车”的这个“创意”,不是好大喜功的自吹自擂,就是不自量力的公关噱头。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