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日,对于一汽、上汽——我国一北一南两大汽车集团来说都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天。是日,上汽成功并购了青岛颐中汽车公司,而一汽在放弃青岛颐中后决定增资一汽青岛汽车制造厂,构建卡车、商用车生产基地以应对上汽在山东轿车市场的竞争。
上汽抢得青岛颐中
就在一汽与青岛颐中汽车公司长达两年的蜜月期未果之际,上汽集团出乎所有人意料半道杀出并购了青岛颐中汽车公司。6月2日,上汽集团在经历短短不足半年谈判后终于将“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的牌子挂到了原颐中汽车公司。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上汽与一汽青岛之争告一段落时,6月2日一汽悄然与青岛市政府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补充协议。一汽集团将重新调整在全国的汽车工业布局——在青岛扩大产能,打造商用车生产基地,以另一种形式续写着与对手的竞争。
根据一汽集团与青岛市政府签署的全面合作补充协议,一汽要在青岛汽车制造厂现厂址的基础上,改造“解放牌”中重型卡车生产线,并由目前年产8万辆增加到10万辆。同时,还要在青岛重新选址,建设一个新的轻型卡车生产基地。为把青岛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之一,一汽集团还计划在青岛建设一个商用车研发中心和配件物流中心,为商用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零部件配套。
据了解,青岛与一汽合作由来已久,1994年青岛市政府把青岛汽车厂无偿划拨给一汽集团。12年来,在一汽集团的全面扶持下,一汽青岛汽车厂目前年产中重型卡车已达8万辆,销售额由过去的2亿多元增加到16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平头卡车生产基地。
也正是由于一汽与青岛政府的合作基础,才使得青岛颐中汽车停产后,青岛方面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上汽而是一汽。据记者了解,颐中汽车最初是1997年颐中集团以1100万英镑的低价获得英国罗孚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后开工建设的。按照当时颐中集团董事长蒲强的设想,要“让烟草这个夕阳行业的沉淀资金,流向轿车这个朝阳产业”。但由于汽车厂建成后,一直没能上国家轿车生产目录,颐中生产的“兰德”、“陆豹”两个品牌共4个罗孚车型只能在山东省内销售。2004年下半年,颐中汽车公司由于不堪重负而被迫停产,从此一汽就开始了对颐中的托管,并计划将其收入麾下。
“青岛在全国汽车市场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句话在一汽和上汽高层的嘴中同时说出。由于青岛作为南北势力的交界区域,山东目前占有国内汽车市场10%的份额,汽车保有量更居全国第二位。基于这种认识,两大汽车大户在对于青岛乃至山东的争夺从来不遗余力。
一汽的失与得
一汽在山东因失去颐中汽车而淡出轿车制造领域,很多人一度认为一汽在山东将被上汽的势头压制。
而事实上,这只是部分人一厢情愿的设想。青岛市发改委一位熟知内情的官员向记者透露,一汽和青岛颐中谈判两年多后最终分手的原因是,青岛颐中低价收购的原英国罗孚公司的生产线较为落后,远远无法达到一汽的技术与产量要求,与上汽烟台工厂相抗衡更是无从谈起。一汽若想投入车型大批量生产,改造生产设备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据一汽集团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一汽集团的轿车生产格局已基本锁定在长春、天津和海南三大基地。若一汽再投建新的生产基地将会在战略层面考察它持续的生产能力,与其他企业合资生产则更要注重现有的硬件基础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而青岛颐中本身并不足以承载一汽的长远发展要求。
一位青岛汽车行业协会的知情专家分析道:“汽车行业追求的是规模效益,青岛颐中现有的生产线和车间虽然能使合作企业迅速投产,但却会受到产能的局限。一汽若真把盛传一时的马自达3和作为高档车的马自达9引入青岛,工厂却始终维持在一个低产层次,一汽高层难免会有亏损的顾虑。同时,一汽在青岛的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卡车产品,与轿车技术相差太远,无法发挥协同优势,轿车生产的高成本也是一大障碍。”
相比而言,一汽在青岛放弃颐中而专注商用车的生产却是明智之举。这位专家认为,一汽在卡车生产领域原本就存在优势,而青岛又是仅次于长春的一汽第二大生产基地,专注不仅将使一汽、上汽在山东形成差异化竞争,还能使一汽在卡车、商用车领域取得成本和规模优势。所以,一汽放弃颐中增资青岛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采访中,一位汽车行业的研究人士认为,上汽青岛工厂定产微型汽车正好符合原有生产技术,而且以青岛颐中现有的生产能力正好可以吸纳低端产品,上汽通用五菱柳州本部就能腾出产能生产更高附加值的车型。同时,位于山东烟台的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日前已正式投产,并且上汽投资总额近16亿美元、10余个汽车配套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上汽的青岛和烟台工厂也可以形成大产业集群以发挥规模优势。此外,虽然上汽放弃了整体收购罗孚,但谈判总是虚虚实实,意外之举时有发生,而且上汽集团有关高层也曾表示,即使在失去了全面收购罗孚的可能性之后,对于罗孚的汽车研发部门和重要零部件技术,上汽仍不愿轻易放弃。届时,原青岛颐中罗孚生产线就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 种昂 济南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