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 针对有车一族作的调查显示:在“厂商整体形象”、“品牌形象”、“广告宣传”、“质量性能”、“销售服务”和“维修保养服务”这6大项评分中,“维修保养服务”的满意度得分最低,“品牌形象”得分明显优于其他各项。修车没个标准,收费也没个标准,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谁来保护?毛病最大化、零件以次充好、收费太离谱,各式各样的问题都让消费者对汽车维修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服务不到位透露车主资料
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位车主。谈到售后服务,晓毅女士的一位朋友在一汽购买Golf后享受到车主培训,“比如冷启动后要等转速降到1000以下再开车上路、不要等油箱快空了才去加油、遇到车祸怎么处理,还教了大家如何换轮胎……”她认为,“这些知识对一个新手来说非常及时和有用”。据记者了解,目前能针对车型特点提供这样售后讲座的销售商并不多。
提到售后服务,石军先生最感不满的是他认为销售商把他的个人资料透露给外界,“去年买的车,今年快要重上车险的时候,各个保险公司排着队给我打电话促销,知道我什么时候买的车、买的是什么车、什么时候保险到期,如果不是销售商透露的,会是谁呢?”这样的销售商,让顾客失去信任和安全感。
毛病最大化汽修猫腻儿多
王岚女士在北京西郊一家汽修厂做兼职会计,她告诉记者,汽修厂的会计工作让她了解了汽修业的很多黑幕。“还没坏就给客户换件,收取高额利润”、“以旧件充新件高价卖给车主”。王岚提示说,修车时车主最好在旁边盯着,看到汽修人员拿出待换的新件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崭新。
还有一位先生告诉记者,去路边一家汽修店检查车时,汽修工让他换火花塞,他说自己的车跑了1.5万公里,该到换火花塞的时候吗?汽修工说,1.5万公里就该换火花塞了。可回来到网上一查,自己的车型应在3万公里左右时才需要换火花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