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威姿刹车系统的改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11:22  汽车之友

   ●如何让车子跑得又快停得又稳,既安全又灵敏,加强爱车的制动能力是必备的条件!

  通常原厂的车子,出厂时都配置单活塞卡钳, 刹车碟盘直径也比较小,有配置实心碟盘,也有配置双层通风碟盘,通常是配合13寸或14寸的轮圈, 刹车片也多采用高金属含量材质制成。卡钳的制动能力较差,因为碟盘的直径比较小,当刹车时,制动力也比较小,往往使刹车的距离变得较长。高速刹车时,因为温度的上升,刹车制动力会明显的下降。在市区行驶时,因为跟车距离较近,遇到突发状况前车骤然停止时,后车往往在刹车时无法立即刹停,因而造成交通事故。尤其是当我们把发动机性能提升以后,起动扭力明显增强,要瞬间停止,更需更高的刹车制动力来配合。

  - 威姿刹车系统性能升级

  根据先前的规划,这次我们准备对威姿的刹车系统进行升级。但在动手之前,我有点为难,原车的刹车性能原本就不错,100km/h初速度下的刹车距离只有42m,如果花费重金更换大尺寸的钻孔透气刹车盘和4活塞分泵,性能提升可能非常有限,更麻烦的是,为了和这些大尺寸的刹车部件匹配,必须采用16英寸的大直径轮圈。仔细盘算一下,我们修改了先前的计划,从最简单的部件入手。

  在百援赛浪的专业改装师的建议下,我们首先更换了流速更快、耐温更高、吸水能力更强的高性能刹车油—DOT5.1。刹车油流速越快的话,踩下刹车踏板后,车辆到达刹车点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另外,每次刹车踏板往下压时,空气抽到刹车油主缸,这些空气中的水分就进入到刹车油内,时间一长,制动能力就会下降,因此刹车油的吸水能力也很重要。不过不管采用哪种刹车油,最好每两年更换一次,这样才能彻底保证制动的安全。接着我们更换了耐高温碳素刹车片,并加装了CSR刹车真空辅助器。耐高温碳素刹车片能承受高达700多度的刹车高温,一般原车刹车片只能承受280度左右的刹车温度,一旦高速状态连续刹车,温度很快就超过280℃,这时原车刹车皮的吸热能力已经到达顶点,刹车皮开始变硬,这样刹车能力也就下降了。再踩下刹车时制动踏板就感觉很软,车子也不见减速,非常危险。耐高温碳素刹车片可以保障高速驾驶时大脚刹车和连续不间断地使用刹车,因为在城市民用道路上行驶,不管驾驶者的操控如何激烈都不会使刹车温度上升到700度以上,因为刹车温度如果超过刹车皮吸热能力的上限,才会表现刹车疲软的现象。还有就是碳素刹车片的材质比较软,刹车时不会给刹车盘带来伤害,如果刹车片的材质比刹车盘的材质硬,制动时刹车片和刹车盘摩擦,后者很容易被刹车片刮伤起槽,破坏刹车盘的镜面效果使刹车能力下降。刹车辅助器可以将真空辅助的功率加大,使踩下刹车踏板的助推力增强,从而提升刹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刹车辅助器的真空存储量较大,即使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突然熄火仍能保留一次紧急刹车的动力辅助。

更换流速更快,吸水能力更强的高性能刹车油

  - 如何进行整套刹车系统的升级

  要想使制动更为有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整套刹车系统升级。通常原厂车是13寸或14寸的轮圈,喜欢玩车的人都会把它加大到15寸或16寸,这样刹车碟盘一次可加大到282mm。假如原厂的轮圈是15或16寸的话,可以把它加大到17或18寸,而碟盘则可加大到330mm或者380mm,不管是哪种刹车碟盘,它们均采用通风散热型构造,并且需要划线或划线加打孔,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刹车时所产生的制动力,并强化通风散热的效果。同时刹车卡钳也应由原来的单边单活塞改为对向四活塞,甚至采用对向六活塞(对向四活塞及对向六活塞是指:刹车卡钳的左右两边各配有两个或三个活塞)。这种多活塞的配置能将刹车时卡钳所产生的压力更均衡分布于左右两边刹车片上,其产生的制动力是原车的数倍,而这种刹车系统配置的刹车片能够承受800度以上的高温,使刹车时所产生的热衰退现象几乎消失。因为碟盘采用了通风划线的辅助散热的设计,碟盘的材质也采用了合金钢或者是钨钢并加以特殊处理,硬度较高抗热性也更强。与此同时强化刹车套件所使用的刹车油管也更换成抗高温膨胀的金属编织高压油管。而原厂的刹车油管由于采用橡胶加沙网材质,抵挡不住刹车时所产生的高温,容易受热膨胀进而会抵消一部分制动力。所以更换金属编织材质的油管是绝对有必要的。

  刹车卡钳的材质也是很有讲究的,通常采用铸钢材质,虽然安全可靠,但重量极大,会增加汽车的基本负荷。所以目前较高档的刹车卡钳均采用安全性相同,重量却很轻的铝合金锻造材料。改装这么一套强化版的刹车系统大体需要14000~45000元,如此大的价差主要是由于不同厂商的卡钳、碟盘以及刹车油管所采用的材质和构造各不相同,刹车碟盘直径的大小以及刹车卡钳所使用的活塞数量也不一样。 (曲益冬/文)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