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祖先灵前的感悟 爱丽舍中华民居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15:24  新浪汽车

  6月7日 晴

  路线:延安枣园-黄帝陵-西安

  窑洞的纯朴源于自然之美。在民居建筑中,窑洞是与天地,与自然融合得最和谐的建筑。

  中国民居的历史离不开窑洞,往更深一层说,新中国的历史离不开延安窑洞。拱形的门脸,光秃温暖的色调,火红的辣椒串,老玉米棒攒成的宝塔。“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屋顶过。”这是人们对窑洞记忆最形象的证明。

  中国的窑洞民居大致集中在五个地区,即晋中、豫西、陇东、陕北、冀西北。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载体,窑洞已延续了几千年,至今在北方仍有四千多万人民居住其间。作为一种古老的居住方式,窑洞式民居是在黄土断崖地区挖掘横向洞穴作为居室,因为它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等优点,虽然存在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但在北方少雨的黄土地区,仍为人民习用的民居形式。

  按构筑方式,窑洞可分为三种:靠崖窑、平地窑、锢窑。

  靠崖窑即是利用天然土壁挖出的券顶式横穴,可单孔,可多孔,还可结合地面房屋形成院落。平地窑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使之形成人工土壁,然后在坑底各个方向的土壁上纵深挖掘窑洞,也可以说是竖窑与横窑结合而成的民居。锢窑为在平地上以砖石或土坯按发券方式建造的独立窑洞,券顶上敷土做成平顶房,以晒晾粮食,多通行于山西西部及陕西北部。

  参观延安枣园窑洞,是今天上午的行程安排。枣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袖的居住旧址,尤其是看到屋内简简单单的陈设,使人不禁睹物思人,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从新中国的革命摇篮到黄帝祖先的陵墓,有170公里路程,沿途翻越了至少三座浩然山脉,一路上回头弯比比皆是,更可怕的是有“蓝色杀手”之称的重型卡车如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留下的不仅仅是尘烟,还有无可形容的压力和安全隐患。因为山路的弯道常常是无法明确前方路况的盲弯,因此当一辆蓝色杀手呼啸而过的时候,轻则造成刮蹭,重则有可能车毁人亡。而路上常常出现的“前方急弯,目前已发生交通事故80起以上”的路牌更证明了我的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车队行驶尤其要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沟通。虽然这段走了两个半小时的山路给我们全体队友,从心里到身体都是强烈的考验,但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小爱卓越的可靠性保障下,伴随着16V发动机澎湃的激情, 14:15分,我们终于通过延安炼油厂的宏伟建筑群,黄陵界界标终于现身。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陵区大约4平分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气势豪迈阔达,与黄帝非凡的气度相当吻合,是关中北部边界不可多得的一片神奇的风水宝地。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相传他活到118岁,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黄帝陵地理上山水相绕,大面积的台地阶地,肥沃宽阔,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黄帝是一位开山似的人物。相传他创造了汉字,建立了历法,制作了乐器,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献记载,祭祀黄帝陵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而秦王朝最早整修过黄帝陵,以后汉唐都对黄帝陵和轩辕庙进行过重建和扩建。

  黄帝陵文化最核心部分是相传黄帝升天的位置,当年汉武帝巡游归来祭祀黄帝,在这里修筑过汉武仙台。而仰望黄帝亲手培植在轩辕庙前的那棵记载了5000多年沧桑与感动、喜悦与悲伤的柏树,这棵“天下第一柏”无声地述说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

  无论是延安,还是黄帝陵;无论是枣园的窑洞,还是汉武仙台。战火与诗情,豪迈与深郁,在这里,在黄帝陵前冉冉升起的香炉面前,我体味到一种浸润传承在我们中华民族深层的生命的乐观力量。无需争辩,山水、历史、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我虔诚地抬起头,祖先留下的轻盈与潇洒,游走在山水之间声音和神貌告诉我,生命之火的冉冉不息,在于跟进时代不断地探索与前进,在于坚忍不拔的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无论是延安还是黄帝陵,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飘荡回响在山间的声音也在祝福着“龙腾天下——爱丽舍中华民居行”能够见证历史,能够了解历史,能够在历史的基础上迎接明天!

  (丹妮)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