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购计划失败 上汽为何对罗孚“欲罢不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8:04  中国汽车报

  按计划,英国财务报告核查委员会(FRRP)在上周对公众公布了其对罗孚财务情况的调查报告。英国《卫报》有消息称,提交了此次报告后,FRRP表示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此前,上汽集团一直在与罗孚进行全面收购的相关谈判。但是,上汽不愿意承担罗孚可能破产所导致的巨大债务,加之英国政府此前宣布的对罗孚汽车1亿英镑软贷款未能实现,导致对罗孚汽车的全面收购最终失败。

  不过在罗孚宣布破产后,上汽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即使在失去了全面收购罗孚的可能性之后,对于罗孚的汽车研发部门和重要零部件技术,上汽仍不愿轻易放弃。

  罗孚早就是个“烂摊子”

  近年来,英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服务行业,很多工业企业为节约成本,已经把工厂迁到了其他国家。一位罗孚前雇员认为,从过去在政府和工会保护的状态下到现在,罗孚工人的思想观念一直没有根本性转变。“相对于为企业创造利润,他们显然更愿意为保住一份可以工作的权利而奋斗”,他说。

  “没有人会花7000到30000英镑,只为得到一辆7年前的设计风格、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品牌的汽车。”一位居住在伯明翰的英国消费者认为,罗孚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出来的车不具备竞争力。另一消费者Dave也表示,他只能用“糟糕的品牌”和“糟糕的质量”两个词来形容罗孚汽车,更多的英国人喜欢购买质量更加可靠的外国车,必然会导致罗孚汽车销量不佳。据英国某媒体报道,罗孚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曾经占有英国汽车消费市场40%的份额,但是从1998年起没有一款新车面世,到与上汽谈判时,其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3%左右。

  5月24日,《卫报》发表文章称,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在2000年仅以10英镑的价格被卖了出去,罗孚约价值14亿英镑的“嫁妆”不可谓不大。现在看来,这份丰厚的“嫁妆”没了、原来的资产没了、技术没了、几千个工作岗位没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罗孚的市场份额已经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上汽想打的“两张牌”

  参加谈判的上汽顾问团、律师团,显然对罗孚的情况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很奇怪,上汽没有一上来就放弃与罗孚的合作,为的又是什么?

  早在2002年,上汽就规划了2007年的三个战略目标:汽车年产量100万辆、进入全球500强和自主品牌生产达到5万辆。通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进入全球500强的战略目标已经提前几年实现,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目标最晚明年也将变为现实,而自主品牌生产达到5万辆,对现在的上汽来说显然绝非易事。

  一般来说,一款车型从无到有,要经历漫长的研发过程和反复的测试。即使样车已经成功地生产出来,距离正式上市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要想在2007年实现自主品牌5万辆的目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上汽显然早有打算。2003年10月,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可以通过建立以我为主、兼收并进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模式,依靠国际上汽车跨国公司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平台,采用联合开发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产品本土化开发能力。早在那时或者更早的时候,上汽自主品牌产品生产形式的方向就已经被确定下来,其势必希望能尽早找到符合条件的技术平台。罗孚的出现,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想在时间上走捷径外,政治因素也是促成上汽与罗孚谈判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两企业的合作可以作为两国政府、经济的桥梁,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以顺应大型企业国际化的要求。

  从当前的趋势看,企业国际化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为了能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将来积累宝贵经验进行必要的尝试,也在政府考虑范围之内。

  中国汽车企业走向海外风险大

  作为中国三大汽车企业之一的上汽,正在走着一条以往中国其他汽车企业没有走过的路。虽然近年来国内的汽车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企业对国外情况的了解仍十分有限,缺乏足够的认识,势必会造成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偏差,想要印证问题的存在及严重性就更加困难。一时疏忽,就有可能付出巨大代价。

  当然,中国汽车企业在走向海外的时候,固然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也不能因此停止前进的脚步。此次上汽通过调查发现了罗孚在养老金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无论是外界猜测的“上汽及时调整了谈判的战略”,还是上汽宣称的“本来就没有全部或部分并购罗孚的打算”,可以说都给中国汽车企业走向海外开了个好头。(本报记者 张肃菲)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