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能源紧缺频亮信号 战略布局刻不容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乔国栋 范思立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世人瞩目,然而身后却是煤炭、电力和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全线短缺,煤炭告急、电力紧张、油价高企……频频亮起能源趋紧的信号。

  在刚刚结束的“2005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众多能源界的专家学者、政府高层和企业代表聚集一堂,一同为中国的能源战略谋篇布局。

  增速惊人但依然短缺

  据统计,2004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9.7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煤炭产量19.5亿吨,增长速度17.3%;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4.4亿千瓦,增长14.5%;石油生产1.17亿吨,并且进口1.2亿吨,石油消费量年增长13.8%。目前,我国煤炭、电力和石油等主要能源产品的生产增速达到了惊人的两位数,甚至接近20%,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各方面对能源的需求。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表示,上世纪20多年中,我国创造了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的成绩。然而,现在我国能源增长速度已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去年能源增长15%,而经济增长速度只有9%左右,能源弹性系数达到了1.6,而且“十五”计划的五年里,能源弹性系数将均高于1,“这在过去是没有发生过的。”

  据悉,今年能源供给形势仍然严峻,煤炭供应量明显不足,电力缺口预计是2500万千瓦,天然气供不应求,“在如此高速增长、供应的条件下,我国仍出现了大面积的能源短缺,经济高速增长是基本原因。”周大地说。

  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主导产业拉动了诸如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而先导行业和中间投资品行业共同拉动了基础行业,即能源和运输行业。

  这种增长格局,使我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的现象。对此,有人认为,重工业增长太快,消耗的能源、资源太多,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服务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重工业增长加快是我国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对一个大国来讲,想跳过或者避开这个增长阶段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工业化先行国家,一般都经历了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比如美国19世纪中期的轻、重工业比是2:1,但是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重工业比重接近70%。

  节能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首要任务

  “中国要把节能优先作为首要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界的权威人士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我国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依赖能源供给的增加,必须从节约和杜绝浪费着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认为,中国能源节约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十个百分点。装备能耗高,火电厂平均值为385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314克高出71克。仅通过改造耗能的装备,节能潜力就能达到26%,如果按2003年能源消费水平,可减少能源消耗4.36亿吨标准煤。

  刘世锦认为:“能源开采过程中浪费严重、随意开采,是因为政府管理没有到位。”他表示,政府可以运用投资、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鼓励节能,杜绝和防止无效、低效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刘世锦特别指出,应限制电解铝、钢铁等高能耗产品的大量出口。这类产品大量出口的原因是价格太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出口太多,对我国是没有益处的。

  核能应成为未来能源的主体

  据统计,我国可开发的剩余能源总储量为1392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10%,其可开采年限,原煤为114.5年,原油为20.1年,天然气仅为49.3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寻找新能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维斗认为,在寻找新能源时,开发核能是关键。他说,中国水电的可开发量为3亿千瓦,至2030年,开发将接近尾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应大力发展,但由于其对气候依赖性强,难以成为主力能源。只有煤电、核电和水电才能成为主力能源,尤其是煤电和核电。

  倪维斗强调,从安全洁净、性价比等因素出发,核能将成未来我国能源的主体组成部分。据介绍,核电的投资约为煤电的1.5倍,且寿命长达40-60年,同比造价不高,发电成本也有竞争力优势,但关键是要实现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