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攀升引发的汽车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13:13  甘肃日报

  面对油价攀升、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今,一系列的问题已经给21世纪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不断壮大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各种隐患。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我们思想凝重。为了避免人类扼杀在自己创造的文明的襁褓里,我们要在加快研制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更要呼吁广大汽车消费者理性消费。

  供给还能持续多久

  在过去的五年里,油价一路飙升,各种声音冲刺着我们的耳际。与之联系最紧密的,当仁不让就是汽车行业。而油价的不断起伏,自然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历史新时期,汽车厂商在品牌、车型以及功能等方面加紧了更新步伐,并不断大幅度降价,才使得汽车市场不至于“失温”。值得关注的是,柴油车的畅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突破,部分解决了汽车大量消耗汽油的一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逐渐摆到了我们每个人面前。在我省?这种步伐也日益加快。虽然油价不断上涨还暂时不会对汽车市场构成多大影响,但是当我们真正深思后,其前景不得不令我们瞠目结舌。相关专家计算,按照最新全球石油已探明的储量,按目前开采速度只够用41年。

  燃油引发的社会问题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逐渐迈向“汽车大国”。特别是最近几年,我省境内汽车市场更是异常火爆。这是一个不错的局势,而隐藏其中的环保与能源问题,却是我们自始至终担忧的话题。

  我们每天都穿梭在车水马龙中,也许都不曾注意车辆“屁股”后面冒出来的黑色或淡蓝色尾气。但正是这些我们眼中毫不在意的尾气,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机动车尾气除了制造常规污染物外,还连带产生光化学污染。2005年后汽车尾气排放在中国城市大气污染中的比重将达79%以上。在兰州,由于地理的特殊性,其污染现象更是显而易见。原本蔚蓝的天空总是灰烟蒙蒙,这与汽车尾气就存在很大关系。此外,其尾气中夹杂的CO2、CH3与NOX等气体,在空气中经过沉积与反应,破坏了臭氧层、形成了酸雨、产生了温室效应。这些污染已经让我们惶恐,但其污染又远不止这些,还体现在采油过程当中。尤其是注水采油,它严重影响了地面升降,“放天灯”燃烧废气时冒出来的浓烟、储运中的燃爆与泄漏等等,都对生态环境污染造成了很大隐患。因此,我们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投资,将是一笔可怕的数字。而事实上,我们已经尝到过这种苦头。

  在我国,汽车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增涨了对能源的需求,进而也加大了对环境破坏的可能。而对能源的不断开采,将使人类面临能源枯竭的危险。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是石油出口大国,短短十余年间,我们新增的石油需求却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 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的60%要依赖进口,汽车的消耗将占国内石油总需求的43%,这个比例到2020年将增分别至76%和57%。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度来说,汽车数量肯定会不断增加。为了保护环境,扭转依赖石油大量进口的不利局势,能源多样化是中国汽车的必由之路。

  寻求新出路

  在我省,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在不断增加,仅兰州市 A字号车牌自挂牌以来已接近三千个。汽车已经从奢侈品成为日用品,从权利、财富的符号转变为普通工具,汽车消费的加速期已经开始。各种有关车与车、车与路、人与车之间的争执已经显得非常厉害。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就并非是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借口了。为了促进人类文明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从长远来看,最终的解决之道也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开发新能源汽车。

  目前,以“环保汽车”为理念而诞生的新能源汽车地粉墨登场,成了汽车厂商抢占未来汽车市场的最好“棋子”。如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 Prius?先驱者)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24万辆,在2004年底已经被丰田与一汽的合资公司拿到了国内。该车性能丝毫不逊传统车型,在城市工况下比同等排量的“花冠”节油44。4%。据悉,通用福特都将携手自己的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车参加今天开幕的上海车展。与此同时,我国有的省份已经开始在公交车上使用以沼气为燃料的绿色清洁能源的试点,实现变害为利。此外,在公汽上以乙醇汽油和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推广,也已经迈出了步伐。在兰州公交公司部分车早已经被“气化”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当然已经意识到燃料革命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只不过消费者对汽车的概念还有待一场应该提倡的革命,各大汽车公司沉浸在眼前的商业利益里,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牵制着市场发展的方向。

  也许,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越来越多,关于汽车与能源方面的工作还很繁杂,而且不会有坦途。但只要我们见到一束光,我们就会在这一束光的指引之下,达到光明的彼岸。因为我们相信,人类的创造,从不缺少奇迹也将永远延续奇迹。

  (甘肃日报4月21日 徐先荣 罗凌云)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