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不少汽车厂商和业内人士一致看跌5月市场。但市场偏偏顽固地支撑了下来,还有多款俏销车逆市涨价,“加价现象”重现江湖。5月车市是否是汽车销售的分水岭?
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
从“五一”黄金周各地车市的终端销量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波销售热潮,部分车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而有些地方则依然冷清,市场没有起色。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五一”车市是再恰当不过了。
上海、西安、广州等地的5月车市仍然持续着4月份旺销的趋势。为了刺激销售热潮到来,汽车厂商早就变着法子用免息购车、保值回购、零配件降价、多重让利等招数吸引消费者。上月结束的上海车展也为车市火爆添加了动力。有的经销商创下自去年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
北京5月车市表现不温不火,南京、贵州等地的汽车厂商没有任何惊喜。持币待购的“病症”非但没有好转,还有加重的迹象。看车的人明显比平时多了很多,但买车的却比平时还要少,车市依然让人感到冷清,“红5月并不等于销售旺季”经销商们如是表示。
供不应求意味车市回暖?
一些地方5月车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到货不足。如4月底时西安不少4S店处于订单销售状态。除了满足已经订车的客户,“黄金周”左右到的车在假日里几乎销售一空。而广州无论是花冠还是威驰的部分型号订车后都得等上一个月,凯越、伊兰特这两款热销中级车都要排队提车。
分析人士称,这段时间为了提升产能,上新车型,很多厂家都在调整生产线,自然影响了车辆的供应。今年5月车市旺过去年,和这种供求紧张不无关系。因为车源紧张,经销商不再互相比拼大幅降价,消费者亦意识到价格在短期内不会再有下降,价格一稳定,持币待购情绪减轻,销售行情反而看涨。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供不应求并不意味车市回暖,目前有些车型到货不足并不是一种常态,而带有明显的市场炒作成分。不少厂家都延用了广本惯用的“饥饿法”营销,靠减少产量来缓和供需矛盾,企图给消费者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表象。该人士指出,这种方式只能短期内使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逆市涨价为哪般
自“五一”起,一些车开始涨价,如捷达、高尔夫等,一些前一段扛不住要降价的车也稳了起来,这让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多少有些困惑。
近段时间以来,汽车制造业的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给厂家带来一定压力。面对上游产品不断涨价,国内很多汽车厂家叫苦不迭,极力呼吁经济型轿车应该涨价。然而,从市场竞争的法则来看,任何一款汽车在投放市场一段时间后,再做出涨价的行为,都面临被“唾弃”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车价上涨呢?
上海的一位经销商泄露了“天机”:自从今年以来,汽车销售老是不温不火,汽车经销商也知道有很多人要买车,可怎么也达不到前几年的火爆,价格一降再降。于是厂家和商家改变了营销策略,联合起来搞价格联盟,以虚假繁荣景象告诉消费者,再不买车,车价还要涨。然而,在与一些经销商攀谈时,他们却显出极大的热情,什么销售比去年增长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了,什么品牌的车已预订到七月、八月了等等,俨然一个繁荣火爆的车市。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绝对不意味着车市的回暖,只是一个虚假的繁荣。一方面,进口车因许可证断档所造成的涨价,其基础并不牢靠,4月份首批采用新自动许可证的进口车大批入关,价格走低指日可待。而国产车目前的逆市涨价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改变车市价格重心整体下移的大趋势。车市趋于理性
去年年底,曾有过“2005年车市面临大洗牌,价格战火高烧不退”的预测。然而今年以来,车市景气指数在缓慢回升。一方面,消费者更加趋于理性,自身需要成为购车的主要推动力,跟风购车的现象正在退潮,比如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新车频频亮相,但汽车销量还是延续上月的平稳增长态势,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持币待购;另一方面,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具有连贯性,利润点也正在向售后服务领域转移。据介绍,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上,经销商利润的2/3来源于售后服务,利润的1/3才是出售新车的差价。经销商逐步趋于成熟和沉稳,不会再采用“价格战”这种低级的促销方式了。
分析人士认为,5月车市有望成为汽车销售的分水岭。之出现这样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车市在经过几个月竞争和价格微调后,其总体价格趋于稳定,特别是在经过上海车展后,车市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大规模降价现象。
对于5月后的市场,众多业内人士开言谨慎,从目前车市的种种表现来看,尽管各地表现不太平衡,但在总体上车市趋于平稳,不会有大的价格波动,估计要等到7月甚至更晚些时候,车市才可能出现降价潮,但都不会有大面积的价格调整。文 李永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