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业引资政策的第三次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09:54  中国经营报

  围绕《整车特征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进行的政策、厂商间猫鼠游戏将在今年下半年上演,而一直为民族汽车工业摇旗呐喊的江淮集团左延安节前讲了一席话,似乎是在为《办法》泼冷水。“《办法》只是一种经济杠杆,国外的企业集团会通过国产与进口件的配比,来平衡它们的损失。而民族企业在汽车产业被边缘化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我们的初衷本来就不是防止什么边缘化。”国家发改委产政司官员回应称:“实际上产品结构空心化才是最需要防止的,至于有些人反映的边缘化,我们认为它反而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发改委透露,《办法》在产业层面上的目标有三个:其一是迫使外资帮助中国进行汽车总成部件的出口;其二是在国内外资可以向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国际知名的零部件配套资源;最后是有利于加快本土零部件人才的培养。

  分析这三个目标,我们可以发现汽车产业引进外资政策又一次出现转变。

  汽车业外资引进的政策变化曾经有过两次转变:一是中国加入WTO后,政策希望通过引入外力提高产业竞争度;二是2002年取消汽车国产化标准限制后,进口总成部件市场完全放开。

  专家称,如果没有第一个转变,国内汽车企业只能弱弱联合,不会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个转变从表面上看使外资的利益得到了强化,比如发改委也认为,2002年到2004年没有再限制国产化率,“这一时期外资是最赚钱的”。但换个角度分析,这一转变期客观上也加快了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因为在此之前,国内企业只考虑在满足国产化的前提下引进技术进行生产,只有当进口总成成本变低时,厂商才会利用没有国产化限制的时机,引进外资或使用外脑进行设计、大量购进总成零部件进行组装,试制研发了许多现在站住脚的自主产权的国产车,比如中华、哈飞、奇瑞等等,它们当中很多产品的发动机和底盘采用了进口产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客观反映了两次转变期政策变化对自主品牌研发的促进作用:“保时捷是全世界做汽车外包工程设计最多的公司,从1993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五年时间里,没有拉到一家国内企业的外包开发业务。而从199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找到保时捷要求外包设计。特别是2002年、2003年,随着外资企业进入力度的增加,自主品牌开发生产的速度也加快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当总成进口越来越多的时候,外资便不再热衷于在国内生产发动机、变速箱等,而一些中高档车会更多的采用进口大部件甚至整车,然后交零部件关税的作法。一方面,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发展空间会因此而缩窄;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将得不到更多的最先进技术。这时,政策第三次转变就浮出水面,政府希望通过《办法》让外资更多的将发动机、底盘放到国内生产,把多余的产能外包给国内零部件厂或者出口,这才是发改委寄予《办法》的最终目的。一位官员说:“即使豪华车厂不在乎这十几点的税差,但中高档车生产厂会非常在意,他们将把更多的总成放到国内来生产。”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