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合资研发中心探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10:0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大众的技术进步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引进消化阶段,从1985年到1992年,上海大众花了整整4年时间,才完成2.6%的国产化;

  第二阶段是联合开发阶段,1993年至2002年,德国大众、上汽集团、上海大众联合开发了桑塔纳2000;

  第三阶段则以2003年的桑塔纳3000成功研制为标志。

  4月26日,在前往浦东王港上汽泛亚技术中心的路上。“有些地方连我都没能去过”,一位上汽的陪同人员说。

  半小时后,在交出手机,被关照不许录音、拍照,签署了保密协议,我们才得以进入位于浦东王港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设计开发中心,全称是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2日,由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各出资50%组成。

  目前,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作为独立法人,负责上海通用所有车型的工程开发,同时承担上汽集团的部分自主开发工作、通用中国的相关工程任务,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重大产品工程项目。

  泛亚的执行副总经理高卫民介绍说,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尽快形成四项汽车工程的核心能力(内饰、外饰、动力总成标定、底盘调整),并为中国开发下一代车型”。

  泛亚已有收入

  几年来,上海通用的别克君威、赛欧、凯越的身上都有泛亚的研发成果。

  从1999年对别克进行内饰改进起,泛亚在产品研发路上一直走得比较顺,至今已推出了好几款概念车:1999年的麒麟、2001年据GL8原车型开发的凤凰燃料电池车、2003年的鲲鹏、2005年的畅意。此外,还推出了数款改进后的车型,如2000年的赛欧三箱,2002年的君威,2003年凯越,2004年凯越HRV和荣御,2005年的新赛欧、景程、陆尊。

  据悉,2005下半年还有可能推出君威的下一代产品。

  “最初引进97款北美别克,我们是要付转让费的。经过泛亚的本土化改进,我们推出了第二代产品———别克君威。”高卫民有些自豪地强调说,“而第三次改进的成果———别克君威的下一代产品,我们是不用付转让费的。”

  “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有收入了。”技术出身的高卫民掩饰不住兴奋。

  他所说的收入,不仅是指泛亚承担通用全球系统内开发任务所获取的收益,还包括泛亚获得的技术转让费。2003年,上海通用从韩国引进了凯越,泛亚对其进行了中国化的技术改进。如今,中韩以外的整车厂里所生产的凯越,凡采用了中国技术的,要向中国的泛亚技术中心支付相应的技术转让费。

  高卫民还透露,美国通用公司将在自己最知名的一款新车上,采用泛亚设计中心的内饰设计,美方将支付泛亚知识产权费。

  与引进97款北美别克的窘况相比,泛亚确实应该欣喜。当时,泛亚还无足够的能力对其进行大改型,北美根据上海要求做了300多项改动。

  七年来,在中美共同认定的“泛亚研发模式”下,泛亚在两条路上疾行。一条是原车引进和国产化之路,实现与国外原型车的同步升级,彻底甩脱中国汽车企业“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恶性循环;一条是自主设计与开发之路,通过概念车的自主开发来积累经验。当然,这两条路仍然十分漫长。

  上海大众的三个标志

  “退后些,为了你们的安全!”在上海大众研发中心,负责碰撞模拟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诫记者。

  紧接着,“嘭”一声巨响,所有在场者都禁不住倒退了一步。台下轨道中,一辆车迅速倒退,一阵扑鼻的硫磺味立刻弥漫开来。“这是火药的味道。”工作人员说。

  正在进行的是仪表盘的碰撞测试。这是开发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测试安全气囊、座椅、仪表盘在碰撞时的安全性能。据说,每这样测一次耗资2万至3万元。在测试中,人的肉眼也许看不到什么,但摄像机会在1秒内连续拍摄1000多张图片,研发人员通过对图片的研读观察测试效果。

  在碰撞模拟区域内,随处可见带着仪表的假人,这是为做实验时读取数据所用,以测定驾驶人员和车内人员的安全。据悉,上海大众会从不同方位对车进行撞击,以测试其性能。

  而在环境模拟实验室里,一个工作人员正坐在汽车里,不停地用机器与外界对讲。室内温度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最高可达80摄氏度,工作人员正在检验发动机对各种极端变化的温度的适应性。

  穿过密闭蒸发室,记者看到一间四壁都是三角形、类似海绵的块状物的房间,一辆改进的POLO三厢车固定在房间中央的轨道上。“这是上海大众的声学实验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耗300万至500万欧元巨资建立的标准实验室。其作用是测试车外噪音和车内噪音。”

  而在另外一个没有门的小房间中,一辆固定在轨道上的车在飞驰着,车轮迅速急转,发出刺耳的声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测试车在不同路面上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说,放在路道上耗时检测时间为16周,而在利用这样的设备检测只需连续转动10天即240小时,如果加上中间的检查时间,总测试时间只有3周,大大节约了研发时间。”

  “在整车开发中,设计只占开发费用1/4或者1/3的比例,试制投入占开发投入资金的1/3,试验认可占1/3。”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副经理张觉慧说。记者看到的正是试验认可这些后续程序。

  与泛亚一上手就雄心勃勃地以整车开发为目标不同,上海大众似乎更注重细节上的点滴考究,其自主研发之路也走得更加艰难,甚至是固执的。

  一方面与它是中国现代轿车制造业的先行者有关;另一方面俨然和它的合资方是德国有关。“上海大众秉承了德国大众的风格,严谨、求实、甚至有些刻板。我们的理想是:造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领先的车!”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说。

  然而正是这种固执、刻板,使上海大众技术进步的步子显得格外扎实。20年前,当桑塔纳刚引进国内时,所有的生产车间主任都是从德国请来的,现在,上海大众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最高达到90%多。

  按照张的介绍,上海大众正在进行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基础上的全新车身自主开发,以期达到与德国大众海外子公司同等的开发能力和水平。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没能看到那个属上海大众所有、国内唯一适合轿车使用的试车场。目前,一汽大众的车也在这个试车场做试验,而不必再远赴重洋去德国做试验。

  上海大众把他们的技术进步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引进消化阶段,从1985年到1992年。1992年前,上海大众曾经花了整整4年时间,才完成2.6%的国产化,也就是电瓶、蓄电池、轮胎、收录机,上汽集团股份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程惊雷介绍说。

  第二阶段是1993年至2002年。在这一阶段中,由德国大众、上汽集团、上海大众联合开发了桑塔纳2000,将原车型加长了108毫米轴距,将后座改得更为宽敞,原先稍嫌干瘪、坚硬的车型变得圆润而丰满。

  第三阶段则以2003年的桑塔纳3000成功研制为标志。

  当然,面对后进者,面对12多亿元的技术中心的投资,上海大众的研发步子确实不快。

  这一切似乎都将变化,按照上海大众的未来五年规划,每年至少推出1至2款新车型,五年中至少有2至3款车是上海大众完全自主研发的;未来将形成包括A0、A、B、C级车以及SUV、MPV、跑车在内的各级别的车辆产品系列。

  4月11日,上海大众与捷克斯柯达签订协议时,有一项特别约定:在斯柯达原有技术基础上,未来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将由上海大众做,其中不排除由双方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新车型。但由上海大众开展的实质性的开发,技术品牌将属于上海大众所有。

  在“上汽研发之旅”的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上汽齿轮厂———这家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企业,今年5月将迎来它的80周年大庆。这家厂从上世纪还只是生产上海牌变速箱、1990年代生产桑塔纳变速箱并批量出口巴西,多品种变速器覆盖轿车、面包车、皮卡、越野车领域,到将来规划量产达10万台的重卡变速箱,已经成为上汽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此行,记者更多看到的是“利用合资企业创建自主知识产权”,而大家所迫切希望看到的,上汽完全控制下的自主品牌建设现在还尚未得到体现。

  本报记者 吴琼 上海报道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