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后,受伯明翰选区选情困扰的上汽收购罗孚事件也基本告一段落。
记者了解到,英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节前曾与国家发改委的官员通了一次电话,称罗孚已经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和SAIC(上汽)合作的事基本上没戏了。发改委官员随后对本报记者表示:“还是谈不成的好,起码比日后亏损到抽不出身要强得多。”
上汽有三个2008年之前必须实现的目标:一是要让自主品牌达到5%;二是要让产销量突破100万辆大关;三是进入世界500强。第一个目标看上去很低,但对于上汽来讲,除了合资的泛亚技术中心外,在品牌方面上汽并没有掌握自己知识产权的东西。买下双龙、罗孚,醉翁之意不在车,而在车上贴的牌子。
可惜,靠买壳得到的自主品牌多少像空中楼阁。从资金实力和企业文化吸引来分析,上汽也并不具备比罗孚上一个买家——宝马更强大的力量。2003年,上汽集团向国家汇报:当年销售收入按照合资企业比例分给中方的是60多亿美元,而如果要进入世界500强后20位,大概需要达到110亿美元,尽管一年后上汽出其不意地进入了500强,但并不能证明其真正的实力有多强。
2004年,上汽的销售收入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走软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缩水,此时接纳一个傲慢而虚弱的外资企业,还要掏上6000万英镑的安置费实难筹划。如果真买下这样的企业然后再贴出一个在市场上命运难测的自主品牌,这样的自主品牌又价值几何呢?
对方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宝马已经为重建罗孚的四大工艺付出了1亿美元,整个厂基本上是让宝马更新了一遍,在这种情况下罗孚艰难的市场表现,还是让宝马最终吐出了罗孚。“罗孚CEO是一个高傲的英国绅士,口气强硬得令人难以接受。”考察团一位成员称:“他竟然当着中方代表团成员的面,要求传统MG罗孚品牌国产后,经销权只能在英方,而新品牌的市场销售权双方对半分。”中方考察的结果是,罗孚的财务状况不适合上汽介入收购。
其实不仅是上汽,根据中汽协会专家的分析,如果一汽完全靠自己搞出市场上立得住的自主品牌并形成出口能力,大概还要增长出一倍半的规模才行;东风以80亿人民币左右的收入水平,要想做出自己的民族品牌更要卧薪尝胆。
择木而栖的凤凰显然不应该把罗孚这样的企业当做自己的梧桐树,这是为上汽的未来权衡得出的结果,从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也应该是这样一种结局。 作者:张?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