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和谐、节约型社会引发汽车企业再谋节能新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7日 08:58  东方早报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整个社会议论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猛增,中国汽车业能否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汽车带来的自主开发、能源、环保、交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上都与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息息相关。汽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我们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已经不能将我们的社会与汽车割裂开。

  追求和谐乐章

  毫不夸张,汽车社会的和谐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中国人的汽车年消费已经达到千亿元的规模,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创立,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有句名言“耐住寂寞20年”。然而,在不事声张中,去年一汽自主品牌已经占了集团产品的50%。

  计划经济时期,一汽是中国制造,如今一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一汽的创造力不是技巧型的,而是成体系的;不是几个环节,而是几万个环节同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下一步,一汽在商用车上要走进世界的先进行列。2003年一汽销售了90万辆车,一半是自主品牌;2004年销售了100万辆车,也有一半是自主品牌。由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过程,一汽搞自主开发的决心坚定不移。

  打造“节约型”汽车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节约型社会”概念,对汽车企业意味着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精准、节约型转化。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资源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贫乏的国家。要想国民经济持续、稳健、较快发展,必须珍惜各种资源,比如油、电、煤、水等,牢固树立节约的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

  业内专家指出,汽车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有几个层面:一是生产节能环保型汽车;二是通过对消费的引导,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环保节能汽车产品的优势。三是汽车要提倡理性消费,改变国人普遍存在的“摆阔气”、“爱面子”、“显身份”的消费心理,让建立和谐和节约型社会逐步引导汽车消费时尚。神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提议:在引导国内汽车理性消费问题上,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在我国,国家已经明确把节能、经济可持续发展定为国策,但是仍有一些城市和地方明令禁止节能的小排量汽车上路行驶。为此,长安集团总裁尹家绪呼吁,应尽快取消各地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性政策。在车辆购置和使用环节中实行差别税费,鼓励购买和使用污染少、油耗低和排放性能好的小排量汽车。此外,我国汽车业在自主产品的节能、环保研发、混合动力技术、共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作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方略,表现在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之中,从而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在现阶段发展的宏观政治经济背景。然而,汽车业在酝酿“和谐、节约”新思路时,却遇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是汽车产业内部:如何解决汽车自主研发与合资引进的和谐;各种经济成分的和谐;产业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的和谐;汽车业内价值生态的和谐。

  二是汽车产业发展与社会和谐,与自然环境、城市化进程,三农问题解决相和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和可行的应用方略;汽车与交通和谐互动;高科技与我国经济消费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国家扶持农村的宏观政策给汽车业带来的商机;汽车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等。

  三是如何倡导理性消费文化,避免“矫枉过正”。

  据悉,汽车业界将要根据全国两会精神,就“汽车产业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这一极具意义的重要命题展开行业大讨论,一些汽车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将发表真知灼见。相信通过这场大讨论,能开拓思路,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能使正在或者即将进入汽车行业的每一位汽车人更快地找准位置,共同奏响中国汽车业的和谐乐章!

  戴-克力推节能路径“四步曲”

  参加本届上海车展的梅赛德斯-奔驰专家认为,汽车要走上节能之路,豪华车也可以领先一步,以事实改变那种“豪华等于耗油”的思维定势。

  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梅赛德斯汽车研发和技术负责人韦伯博士对记者介绍说,戴-克集团这次不仅展示了多款奔驰新车以及三辆在亚洲首发的新款迈巴赫(Maybach)超豪华车,而且辟出展台近一半面积,用于陈列梅赛德斯-奔驰S级“Hybrid”柴油车和局部剖示的B级“F-Cell”燃料电池车,演示戴-克集团对节能路径的技术探索。“‘豪华’与‘节能’并不矛盾。在拥有众多豪华车用户的欧洲国家,同样有50%的轿车是采用柴油驱动的。”韦伯博士认为,简单地把豪华车视作耗油量大的车是一种误解。他指着眼前的展车说,这两款车型都采用了最新的替代动力技术。奔驰B级“F-Cell”的大扭矩电动机,功率达到100千瓦以上,比上一代A级“F-Cell”的动力装置高35千瓦。但由于降低了燃油消耗量并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容量,行驶距离翻了一番,几乎达到了400公里。奔驰S级“Hybrid”柴油车驱动装置的最大功率,创造了混合动力汽车中的新纪录。它的行李箱中安装了1.9千瓦时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为两台电动机提供动力。它的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7.6秒,而燃油消耗量仅为7.5升/100公里。

  据了解,目前,戴-克集团旗下的所有应用柴油发动机的产品,如V6、V8等新型发动机,都已达到了欧IV排放标准;从整体来看,自1995年至今,所有奔驰车型的平均燃油消耗量,降低了约25%。

  戴-克集团的节能路径将怎样走?韦伯博士透露了“四步曲”:第一步是优化内燃机,包括进一步降低汽油发动机的油耗、开发柴油发动机并降低其有害排放等;第二步是开发使用生物质液化燃料,以保持二氧化碳吸收和排放的基本平衡;第三步是应用混合动力驱动技术,这一技术可节省约20%的燃料;第四步是应用燃料电池,其效率大约是传统汽油发动机驱动的两倍,其动力装置将运用纯氢或者凝固于含氢化合物的氢作为燃料,从而真正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四步曲”还有时间表,韦伯博士说,按照集团的计划,今后两年内,第一批柴油车将投入销售;到2007年,第一辆小批量生产的戴-克混和动力车将上市;在2010年,有望能完全应用新型柴油能源,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处于实验室阶段;预计在2010~2012年,采用成熟燃料电池技术的奔驰车,有望面向市场。目前,100辆燃油电池车已在全球试运行,其中有30多辆巴士在北京的公路上行驶。另有3辆梅赛德斯-奔驰Citaro燃料电池客车,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投入运行。

  一汽丰田年底推国产混合动力车prius

  早报记者 钱婵娟

  去年9月15日,丰田与一汽签署了引进丰田混合动力车prius的协议。由于搭载了汽油和电动两套发动机,PRIUS可以在高速和低速行驶时切换驱动方式,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海洋介绍,自去年底开始在北京等中国城市进行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车在城市道路中平均可节油44%,在高速路平均可节油27%。

  据透露,PRIUS将于2005年在长春一汽丰越汽车厂正式投产,投产初期预计年产量为数千辆。届时PRIUS车用电瓶、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将从日本出口到中国,然后在中国工厂组装整车。

  据悉,该车于1997年推出,到2004年底累计销售已经突破了27万辆。

  不过,由于是两套发动机,所以Prius的成本较高。据悉,在上市时,丰田宣布车长4.45米的PriusⅡ,相当于排量为2.4升自动挡传统汽车,售价是21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6.2万元,现在欧洲出售的基本价格是2495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与之同排量的轿车在中国的售价,奥迪A6(长4.86米)2.4升在24万元左右,雅阁(长4.81米)2.4升售价近26万元。业内人士预计,Prius在国内的售价不会很便宜,因此该车在国内推广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者能否改变观念,自觉地为环保多付成本。

  据悉,目关在有些国家,政府会给予买环保车的消费者一定的补贴。比如美国政府对购买一辆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补贴2500美元的优惠政策。

  三帖“苦药”破能源瓶颈

  在上海车展日前举办的一个论坛上,专家鉴于我国受困“能源瓶颈”的严峻现实,为中国汽车业开出了三帖节能“苦药”。

  作为上海车展举办的系列论坛之一,“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之路2005论坛”吸引了多位专家参加研讨。上海同济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钢,上海能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黄震等专家认为,能源瓶颈已经扼住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咽喉。有数据显示,最近两年中国40%的石油需要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原油的30%用于新增汽车的消耗。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届时中国在汽车上将消耗2.5亿吨石油,其中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这将进一步激化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

  面对“能源瓶颈”,中国汽车业眼下该如何行路?参加论坛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开出了三帖节能“苦药”:一是由国家出台政策;二是不断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要求;三是引进国际成熟技术,以节约能源、降低排放。

  专家认为,上述三帖“苦药”的“苦”处在于:吃第一帖药,关键在于要尽快出台燃油税,而这必将影响汽车企业的发展。专家为此建议,仿照美国的做法,对购买混合动力的小排量汽车,由政府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补贴。第二帖药则意味着,依照国家已发布的节能技术规范,即“到2010年新乘用车平均耗油必须比2003年降低15%”,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车型将肯定在未来5年内面临淘汰。而“拿来主义”这第三帖药,也可能同时意味着中国汽车业距其“自主品牌”之梦又远了几步,因为目前在这一领域,全球巨头依然牢牢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

  在谈到中国汽车业眼下“吃苦药”的必要性时,万钢表示,为避免传统单边的汽车业增长激化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未来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但要使之实现商业化,大约还要25年的时间。因此“药”虽苦,目前也不得不赶紧吃。

(编辑:张效铭)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