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庆文谈上海车展的舒畅与忧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08:13  中国汽车报

  李庆文

  看今年的上海车展,如同伫立在海岸线上望到了初升的太阳,眼见着希望在勃勃升腾,心情舒畅。我们中国的一些汽车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规模,展示出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实力。一汽、长安奇瑞、华晨、哈飞、吉利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观众追逐的热点。

  一汽在经受了社会和媒体的误解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丰厚的成果,告诉了人们一个真实的一汽。“耐得住寂寞”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种托词,而是求真务实的表现,充满着科学的精神。笔者在几年前,曾认为“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激情。这在当时虽然可算是从积极的角度认识这一引起争论和质疑的提法,但现在看来仍显得有些肤浅。

  长安集团的发布会令人十分兴奋。在“百年长安,自主未来”的主题下,一些跨国汽车公司的高层人物出席中国自主汽车企业的发布会,是笔者很少看见的情景。自主开发与对外开放是一致的,中外双方只要有追求共同发展的动机,就会找到共同点,获得双赢。

  奇瑞汽车历经坎坷甚至是磨难,但是,中国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基因,使它像一座大山从广阔的平原陡然崛起,像黄河之水咆哮奔涌,让世界汽车界刮目相看,让国内同行肃然起敬。

  但可能是笔者的职业习惯使然,舒畅的甜蜜与幸福,转瞬之间就变成了一连串的问题与不安,内心深处被一种或许是多余的忧思撞击着:

  整车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巨大投入以及获得的重大突破,能否得到全社会真正、持续的支持,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响应?尤其是新闻机构能否把目前支持自主品牌的热情保持下去?政府在强调汽车企业必须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同时,是否已经尽到了应该尽到的职责?汽车零部件行业能否及时跟上整车企业的步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些为自主创新而承担巨大经济风险的企业、投入忘我热情的人,恐怕要陷入尴尬境地,也有可能遭遇重大损失和挫折,甚至难以东山再起。虽然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中国汽车还有这种承受力吗?还有前赴后继、继续奋斗的机会吗?

  社会大环境总体上正向着有利于自主创新方向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但是,我们期盼的是尽量少出现反复和曲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挤压挑战,都能把自主创新的事业进行到底。

  政府部门已经公开宣布要给自主创新更具体的支持,比如:建立国家支持的科技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制度;投资、金融、消费和政府采购政策都要有利于自主创新等,所有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盼望着这些表态和决定能够尽快变成现实的行动。

  最令笔者担忧的是我们的零部件行业。一忧其跟不上整车企业的步伐,提供不出合格的配套产品;二忧其抱怨整车企业太多,把自己的落后完全归咎于整车企业扶持不够、拉动力不强;三忧其太现实,或者丢弃自我一心搞合资,或者只做技术含量低、眼前能赚钱的产品,不为未来投入;四忧政府和社会把其遗忘,得不到政策和舆论的支持,被边缘化。

  在上海车展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举办了一次高质量的汽车电子研讨会。可是与展场上的热烈气氛相比,研究会就显得有些温度不够。有权威专家指出,汽车工业在中国经济中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汽车电子化。这种具有前瞻性的判断,有多少汽车企业真正听进去了呢?这难道不让人为之担忧吗?也许,真理的声音要经受时间的检验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果总是由于认识上的迟疑而导致发展上的落后,我们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