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汽控股总经理眼中的后WTO时代中国汽车工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11:22  中国汽车报

  汽车工业是一个与众不同、令人骄傲与自豪的行业。

  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于1953年,经过自力更生和开放发展,从2001年进入了后WTO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到2004年产量超过500万辆,世界排名已跃升至第三,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国。

  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在汽车领域的承诺虽然还正在进行中,没有全部完成——今年关税是30%,2006年1月1日将是28%,2006年的7月1日将是25%。但是配额已经取消,关税也从谈判时的120%降到了现在的30%。应该说,很多限制措施现在已经没有,后WTO时代是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开放融入世界汽车的时代。

  后WTO时代的中国汽车工业将如何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全世界的情况大约是每10人拥有一辆汽车。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人均一辆汽车(包括轿车和载货车)。之后是欧洲和日本,大约2人一辆汽车。韩国是4人一辆汽车。

  而在中国,目前是40~50人一辆汽车。中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包括非洲在内)的1/5。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水平,和中国的经济发达水平相比也是滞后的。

  我国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发展汽车。有人说,小康社会就是小车社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建设小康社会,改善人民生活,当前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房子和汽车。

  发展汽车也是GDP增长的需要。业内很多人都担心国家的宏观调控。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去年,汽车的增长降到了15%,其实这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讲,汽车工业在全世界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都如此。比如,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北京亦庄奔驰厂区奠基仪式就是例证。

  汽车产业的转移是大势所趋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中国汽车工业不如印度,中国不如泰国、中国不如巴西等等。

  而我认为,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的条件非常好,现在哪里都找不到像中国这样大的市场,这样政治、经济稳定的国家。中国工业基础好,现在的环境对发展制造业非常有利。此外,中国的人力资源好。中国人聪慧,劳动力价格也很低,这些条件综合起来,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中国抗衡。大的汽车巨头、汽车强国,一定要向中国转移。据说某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出现一个新项目,必须首先考虑中国或考虑过中国。

  中国的汽车工业条件是非常好的。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某一部分轿车,会比国际上的产品便宜,就像中国的彩电一样。

  中国汽车的出口会迅速增长

  前几年,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时,人们特别担心的是汽车会大量进口。但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而且,到2003年,中国汽车(包括摩托车)的出口与进口比例是1∶2。明年、后年,出口还会大大增加,直到超过进口。当然,汇率会对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大变革

  在后WTO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会有一个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几个方面。

  在开放方面,外国大公司会全面进入。在轿车、高档载货车和客车方面,会以引进技术合资为主。而在中低档载货车和客车方面,会以中资和自主开发为主。

  在地域方面,我认为,将来有个4个地区是汽车工业发展快的地区: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京、天津环渤海地区;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庆及西南周边地区。

  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着不看好一汽和东风的发展,一汽和东风是全国性的大公司,他们的发展已不受地域限制。实际上,一汽在天津、山东、四川,东风在广东和华东地区都有很好的发展。

  特别是北京、天津环渤海地区,将是一个发展的重点地区。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市场,每年占全国总产量的1/10,轿车的1/7是在北京销售的。北京还有全国最好的工业基础,有最好的人力资源,这一点要好于上海。还有最好的金融资源和最好的外国人生活环境。北京还有最好的外语学校,双语教学水平很高。

  中国汽车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有专家认为,世界汽车发展有3种模式:一是欧洲模式,这是汽车本源发展模式。二是巴西模式,包括加拿大、西班牙等,这些国家靠近汽车生产大国,靠近市场,他们采取来料加工的形式进行生产。三是日韩模式,采用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出口的方式发展本国汽车产业。

  中国是什么模式?我赞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是大国开放的模式,靠自己的市场来全面吸引国外先进技术。

  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很快,有些人对前途的担心、忧虑就比较多,认为我们应该按日韩模式发展。但我个人认为,中国既不能走巴西模式,也不能走日韩模式。因为巴西的模式要靠近生产大国,如西班牙靠近德国、法国,巴西、加拿大靠近美国。加拿大就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发展汽车,但中国做不到。日韩模式,中国也做不到。日韩的汽车工业起步早。我们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了一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跟上世界工业发展水平,而且我们也做不到像韩国那样集中所有资源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我们需要全面开放,全面发展。

  后WTO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几个问题

  资本和汽车产业的水平。由于中国的经济实际是二元的,分城市和农村两部分。汽车产业也有这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城市市场为主,与国际接轨,大量引进技术。大部分轿车、一部分载货车、客车属于这一范围,这部分产业制造技术基本已同国际接轨,零部件也是国际水平。但没有开发能力,或者说没有完整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农村需求的低价位、低水平汽车,如轻卡、农用汽车及一部分客车,这部分产业有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但产品水平离前一部分有相当的差距。

  从产业链讲,中国汽车产业在服务贸易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现代化的、规范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有人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差距在自主开发,我认为最大的差距是资本。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中国土地上的零部件生产必成规模,整车开发也一定要进行,中国人也一定会参与,关键是谁出资。因此,必须要把资本和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现在仍应看到中国汽车工业部分甚至大部分企业,都有将来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危险。这个危险不是来自于自主开发,而是来自于资本跟得上与否。此外,国有企业资金跟不上,民营资本不能有序进入,有可能成为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失去自主份额的关键因素。

  关于自主开发问题。有不少人批评说,中国汽车工业不搞自主开发。实际上,我们更应研究影响自主开发的因素,自主开发涉及到成本问题。假设我们引进一个轿车车型,购买国外技术,费用通常占成本的1%~2%,这里指软件,如入门费、培训费等,不包括硬件。如果要自己开发,所花代价大约要占到成本的3%~5%。如果批量不大,成本还会更高。

  此外,自主开发要受时间制约,自主开发有成功率的风险。因此,自主开发除了主观问题,还有经济、技术问题,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污染、节能、安全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只能靠汽车工业自身发展来解决。而氢动力、电动汽车等,在近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汽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注重环保,开始电子控制发动机喷射,汽车的排放到现在已降低了90%~95%以上(二氧化碳除外)。这表明,排放的问题靠汽车自身的发展在解决。

  关于节能。美国的油耗法规,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使单车的油耗降低了50%以上。现在我们的汽车油耗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汽车相比下降了50%以上。如果现在以世界汽车保有量除以汽油的消耗量,和几十年前相比,也会得出这个结论。

  关于安全。在近30年内,随着科技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有了大大的提高。各种安全技术不断发展,应用的汽车类型不断增加。如果进行量化的对比,安全伤亡率已降低了一半以上。中国的汽车工业同样能够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

  (作者为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董扬)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