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从一本书开始的商业奇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1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3年多的时间不算太久,但北京现代已经走了很远。而对北京现代掌舵人徐和谊而言,一个人的转变却只在朝夕之间。

  今年48岁的徐和谊明白:在天命之年到来前,他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官员到商人的转变。转变与北京现代崛起的奇迹共生。

  4年前,2002年6月20日,时任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市经委副主任的徐和谊与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谈话。贾庆林交给徐和谊一本《杰克·韦尔奇》,徐和谊知道,从那一天起,自己的商人生涯开始了。也从那一刻起,徐和谊与汽车结缘。

  一年后,2003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周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位杰出人物”之一;同时,在他领导下的北京现代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徐和谊说:“我还是一名新兵。”

  又一年过去,2004年,北京现代成功实现产能升级,达到15万辆整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在去年许多汽车厂商由于年初乐观的估计以及高调的产销计划而付出惨重代价时,北京现代却最终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产销目标。产量超过15万辆。企业产销量增幅高达170%。仅凭索纳塔伊兰特两款车型,从上年初的行业第十跃升到今年初行业第五的位置。

  第四个年头,徐和谊带领北京现代为20万辆销售目标而努力,北京现代30万辆的产能改造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徐和谊的目标是2008年60万辆产能。

  心急吃上热豆腐

  徐和谊是个急性子。

  徐和谊自己也承认:“在北京现代,底层员工不太怕我,但我周围的人怕我,韩国人也怕我。”北京现代高层张之雄比他年长10岁,也挨过徐和谊的严厉批评。

  徐和谊的目标是,到2010年,北京现代要拿出合资企业专为中国开发的轿车车型,打出合资公司的品牌,改变中国汽车组装洋品牌的命运。

  来自韩国现代的薛荣兴曾对媒体表示,只有达到40万辆规模,才能打出合资企业品牌。北京现代的步伐有些太急了。

  因为心急,徐和谊吃上了第一块热气腾腾的豆腐。

  目前,北京现代有员工3800人,加上配套企业、4S店的就业人员已经超过4万人。税收方面,北京现代的税收总额现在占到顺义区的三成,已经成为顺义区的支柱产业。在新近北京出租车更新换代过程中,北京现代用最新款的索纳塔与伊兰特参与竞争,拔得头筹。

  成功,迅速地成功,已经成了北京现代及徐和谊的常态。

  徐和谊说:“也可能还没到我栽跟头的时候,反正在我栽跟头之前,我能干成一件事,就必须把它干成。”而北京现代,就是徐和谊的唯一事业。但是,徐和谊清楚,“简单拼命是搞不出一个现代化的汽车企业的。”

  家和万事兴

  对北京现代这个合资企业而言,中韩双方的合作关系一直被媒体质疑,被视为企业的“软肋”。

  北京现代副总庄杰承认:“中外合资都有一个文化冲突、融合的过程,和韩国合作,日本和韩国都是属于东亚文化,在许多问题上的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相同的地方。我们要学习他们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同时坚持我们的本土文化,我们是自主研发,培养我们自主研发队伍。”

  徐和谊也说:“对我来说压力大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中韩双方员工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形成合力。这需要一个过程,我的任务是如何尽可能地缩短这个过程。”

  目前,每周六定时组织韩方员工学习中国习俗文化,而且第一堂课徐和谊自己上台主讲。当然,中方人员每周末也要定时进行韩国文化的学习。

  徐和谊说,企业内部也要讲究“家和万事兴”,最重要的就是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的良好合作,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本报记者 海兰 北京上海报道

(编辑:邵京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老总语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