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步 源自进取--一汽-大众发动机技术发展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10:21  新浪汽车

  从1991年12月第一辆捷达A2在长春下线到如今捷达RSH发动机的正式上市,一汽-大众发动机技术经过了14年的风雨洗礼和不断革新。现在,消费者在享受捷达RSH的优异性能时,最新的领先世界的大众PQ35平台宣告了一汽-大众汽油发动机新动力时代的到来。下面,我们就用三个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新回味一汽-大众发动机技术的峥嵘历程。

  全面电喷化——初显领导风范

  一汽-大众发动机进步的起点源自捷达。1997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气阀多点电喷发动机在一汽-大众生产并装备在捷达轿车上,开创了在普及型轿车装备电喷发动机的先河。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因为当时捷达在中国车市并未取得现在的领导地位,甚至还只是一些垄断车型的“小弟弟”。所以,“率先电喷”这样革命性的改进使捷达迅速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并且成为今后捷达不断科技进步的源头。如今,虽然当时的“奢侈品”捷达轿车已经大规模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轿车的领头羊,但是捷达矢志进取的精神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当然,一汽-大众从未放弃领先的脚步。2000年,捷达投产单缸2气阀电喷发动机,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发动机全电喷化的轿车,排放也率先全部达到欧Ⅱ标准。这是怎样的概念?套用美国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的话就是:这是一汽-大众跨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轿车发动机技术跨出的一大步。虽然不能说中国轿车发动机技术从此与国外先进企业并驾齐驱,但至少已经摆脱了蹒跚学步,开始奋力飞奔。

  现在,电喷车的节能、环保性能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占据了轿车市场的绝对主力位置。也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段典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汽-大众的努力为我们赢来了一个更美好的汽车文明时代。

  柴油发动机战略——先行者的气概

  要是在5年前告诉一个普通消费者柴油轿车有多少优点,他肯定会嗤之以鼻。一直以来由于柴油机技术水平落后,国内油品质量低,再加上现在无法克服柴油机噪音等问题,国人对柴油车有着浓重的偏见,当时大家对柴油机的概念还局限在农业机械和重型卡车上。

  其实大家都知道柴油机的优点,比如经济性好,油耗低;工作可靠,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起动工作等等。但是柴油机放到轿车上会怎样?这是很少有人考虑的问题。

  一直到2002年,这个问题有了实质意义的答案——捷达SDI问世。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由于人们对轿车发动机概念的本质转变,更是3.3L 的百公里等速油耗(60km/h)和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捷达SDI是具有卓越燃油经济性和高技术性价比的、皮实耐用且大幅降低营运成本的轿车。捷达SDI的横空出世,也是中国轿车工业化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件。

  而2004年上市的宝来TDI则是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泵喷射系统,这种发动机在技术上的突破带来了柴油轿车理念上的革命。以往柴油机为人大加赞赏的动力和速度有了质的变化,一汽-大众也掌握了行业领先的柴油发动机技术。

  即将上市的开迪多功能轿车亦匹配柴油发动机。这样,一汽-大众所有轿车都将柴油化,这在业内是绝无仅有的。可以预见的是,柴油发动机战略的积极推行,将成为一汽-大众力战中国轿车市场的犀利武器,也是促进一汽-大众产品结构不断完善的关键所在。柴油轿车是一汽-大众整体营销政策中的重要一环,是抢占市场新制高点的关键。

  RSH发动机——新平台引领未来

  自一汽-大众二厂开工建设以来,就有很多人不断推测,新的生产平台将会诞生什么样的新产品。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答案:PQ35平台系列产品。

  作为德国大众全球最先进的A级车生产平台,PQ35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汽车生产平台,它将为一汽-大众公司带来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级轿车产品。RSH发动机,即自动间隙调整滚子摇臂发动机,是一汽-大众在PQ35平台上生产的一款全新发动机,将被匹配到一汽-大众生产的大众品牌全系列A级产品上,即捷达、宝来、高尔夫和即将上市的开迪多功能轿车上。RSH发动机与现在一汽-大众大众品牌轿车匹配的2阀多点电喷发动机相比,功率提高的同时,油耗却降低了12%,达到的排放标准也更高了。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绿色发动机。这些虽然只是微小的进步,但却是一汽-大众不断进取的极好印证。我们相信,只要能够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作出自己贡献,我们的投入都将获得巨大的回报。

  RSH发动机的诞生不仅是一个成就,而且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一汽-大众将以世界顶尖技术全力攻占中国A级轿车市场。随着二厂33万辆产能的投产和PQ35平台的完善应用,一汽-大众将成为中国最成熟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正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大步迈进。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