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尔福在华采购达10亿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8:20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汽车展期间,多家跨国汽车集团的高层造访中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尔福集团的三位副总裁几乎同时来到上海,4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德尔福全球副总裁兼电子与安全系统总裁杰弗里·欧文斯和德尔福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全春泽进行了访谈。

  德尔福要尽快实现本土化

  《第一财经日报》: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面前,德尔福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杰弗里·欧文斯: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公司,德尔福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并跟着客户发展。去年全球的销售收入是287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2%。

  现在,我们正在把汽车零部件方面的优势扩展到非汽车领域,如医疗、航海、电子消费、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医疗设备、军用及国土安全以及商用车等新的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德尔福到中国来得比较早,你们是本着怎样一个战略在中国发展的?

  杰弗里·欧文斯:我们在中国的战略是长期发展,尽快实现本土化,培养本地员工。

  德尔福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5亿美元,有15家企业,生产销售40多大类的产品。下周,我们的苏州电子项目马上投产;6月,技术中心一期完工,会在研发方面支持我们的生产。

  对于本土化,德尔福公司极为重视。将于本月25日投产的德尔福电子(苏州)公司,其企业水准相当高。不仅如此,它在中国有非常高的采购目标,除硅晶片以外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中国国内采购的,比例占到60%以上。谈到在中国国内采购原材料,去年,德尔福已经在中国采购2.4亿美元;2007年计划达到10亿美元,其中有些是采购加工之后再出口。

  关于德尔福在中国的战略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得这么快,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我认为,第一是要坚定长期发展;第二与合作伙伴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德尔福才能成功,这也是一个挑战。我们的目标是,让德尔福中国公司真正成为中国的企业,把当地人员培养起来,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全球性的大型汽车零部件厂家,德尔福如何对待中国的本土企业?

  全春泽:德尔福帮助本土化的企业很多,有很多合作伙伴。借鉴日本与韩国的经验,日本汽车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汽车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得到快速发展的。现在看,中国国内本土化企业的发展前途非常远大,德尔福也非常重视,我们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可以支持国内客户;同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也要支持全球客户。对于国内众多的客户,看上去有时会有冲突,支持哪家开发,如何保持平衡,我们是要有尽可能多的合作,做好服务工作。

  中国是德尔福重要的研发基地

  《第一财经日报》:近来,我们注意到,德尔福在中国的高层有所变动,能不能作一下解释?

  全春泽:去年年底,由于有出色的业绩,原来的德尔福中国公司总裁陈锦亚先生得到提升,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因为中国业务至关重要,也显示我们对这一职务的重视,在找到接班人之前,由我一人身兼三职,这在我们公司也是绝无仅有的。

  《第一财经日报》:德尔福在中国的研发重点是什么?

  全春泽:自2001年起,我担任亚太区总裁。我们在中国开展了很多有效的推广活动,研发上投入最多的在三个方面:安全方面,如何在事故发生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同时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排放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最新技术如柴油机共轨技术、更有效的电子喷射技术;娱乐方面,提供先进的导航、通信等技术,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整车跨国公司相继进入中国,一些大的汽车零部件也纷纷在中国设厂,请问德尔福如何面对这种竞争?

  杰弗里·欧文斯:我们自然有自己突出的优势:在零部件厂与整车厂的关系上,德尔福在全球都有这样的理念:在靠近市场的地方设计、生产,这样才能了解客户、了解市场,提高效率。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是快速、长期的,且潜力巨大,我们有强大的基础,能够有更高的效率。

  从价值链上看,我们在当地设计、采购,把周边的供应商、下游产业都考虑进去,使过程更精益,因为在北美不了解亚洲市场。

  全春泽:德尔福还是坚持长期发展,进入中国,在内销的同时,也有相当大的外销。目的是提升本地化水平,与客户打交道更方便、快捷、有效。

  《第一财经日报》:能不能谈一下对未来的展望?

  杰弗里·欧文斯:德尔福正在加速全球技术的转移,并加速研发活动,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基地,一些类别的产品也可能拿到中国来进行开发,因为亚太地区以及中国的市场非常重要。我们预计,未来10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长量的50%将来自亚太地区,德尔福50%的成长也来自亚太地区,对全球的增长举足轻重。所以,产品研发一定要放到中国来,否则不能满足中国市场、不能满足亚太市场,未来研发的重点是在中国,也是三大技术:安全、环保和娱乐电子。

  本报记者张宇星发自上海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汽车配件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