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从不掩饰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 09:26  经济观察报

  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汽车市场的突然降温,让不少铆足了劲往前跑的汽车企业乱了阵脚。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上汽自然也受到了车市整体低迷的影响。2004年,上汽共销售整车84.3万辆,同比增长了7.8%,其中乘用车销量为61.7万辆,比去年年初上汽预计年销量74万辆的数字整整少了12.3万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仍然高调公布了自己今年的销售目标:整车93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70万辆,商用车23万辆,并组织了庞大的阵容亮相上海国际车展。

  “缺钙”的巨人

  在进入中国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后,上汽的合作伙伴——通用和大众汽车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同时也给上汽带来了滚滚财源,加上前两年中国市场“井喷”,从2000年到现在,上汽的规模整整扩大了一倍多。去年,上汽凭借118亿美元的营业额、6.89亿美元的利润,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第461位,比上汽预计到2007年进入世界500强提前了3年。

  最大的利好还在后头。有关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虽然从去年到现在,市场的增速出现了急剧下滑,“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的日子正在成为历史,但“行业规模如此之巨,即便增长率放缓,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

  虽然各家汽车巨头只要都减少自己的产量,就会缓解目前让人头痛的库存问题,但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市场,汽车巨头们自然不敢懈怠。作为全球所剩无几的、存在巨大增量空间的市场,在中国的成败必将影响各大汽车厂商在全球的排名,无论是国内还是外资企业,都在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拼命增产。通用和大众也都在大力加强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上汽自然也把自己的眼光盯向了更远的目标。

  上汽掌门人胡茂元表示,公司到2007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50万辆,其中乘用车100万辆,到2010年生产汽车200万辆,其中轿车150万辆。上汽计划到2020年跻身全球六大汽车制造商行列。“在未来10到15年间,上汽很有可能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分析人士认为,上汽完全具有这样的能力。

  上汽也实施了积极的扩张战略。在国内,它大力支持通用和大众的合资公司扩大产能;在海外,继获得韩国大宇的股份之后,它又以48.9%的股份控股了韩国双龙汽车,并积极与英国老牌汽车企业罗孚进行资本合作的商洽。

  “中国企业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战略意图。它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就在于学习业务。他们有信心像在手机行业所做的那样,生产出更便宜的汽车,统治属于自己的产业。”亚洲汽车资源公司总裁迈克尔·邓恩说,由于制造汽车的核心技术缺乏,国内的汽车企业大多选择了与国外汽车巨头合资,希望能够以此得到技术。

  但在走了20多年“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后,表面看来,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非常缓慢。由于没有技术建立自己的配套体系,很多合资企业的多数核心部件都得依赖外方的配套体系供应,为此,国内企业甚至背上了“外资汽车企业加工厂”的指责。

  但从2004年年末开始,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或者扩大了研发中心,丰田先后设立了两家研发中心,通用、大众都向研发中心再次增资。但即使是像通用这样,把一个全球性的研发中心都搬到了中国,中方对于关键性技术的掌握,仍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十分有限的,“这些研发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引进车型的适配改装、内饰调整这些方面,能否具有整车研发能力值得怀疑”。

  自主的冲动

  通过成立合资研发中心,对合资品牌进行本土改造,一两代后这些适应了本土改造的车已与德、美的老祖宗大相径庭,不需再为它们付转让费,但它仍然在开发符合现代需求的轿车整车的能力上差那么一口气,同时,也没有全权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而这很难通过合资公司实现。

  通过去年一系列的收购重组,上汽的发展重心开始向自主品牌开发方向倾斜。通过收购双龙这样的投资,上汽有意识地增强公司目前缺乏的研发能力,在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基础上,从市场、制造、开发、工程、采购、品牌等方面加紧研究自主品牌产品的推进策略,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具体的实施方案。目前,上汽已经将打造自主品牌确定为最重要的企业任务之一。

  上汽想接手罗孚这个“烫手山芋”的目的也不言而喻:一旦收购罗孚,上汽将获得MG和罗孚两大汽车品牌,并可以借助罗孚的销售网络进入欧美汽车市场,同时也可获得罗孚具有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研发团队,和与之相伴的汽车设计技术和研发能力。

  但顾及到将来有可能要为罗孚承担债务并陷入无休止的援救,上汽面临着“买还是不买”的重大抉择。4月6日,就在业界纷纷认为上汽将铁定增加一个新的合资伙伴的时候,从英国传出消息称,罗孚与上汽的收购谈判破裂,罗孚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但业内人士认为,上汽现在肯定不会放弃收购,因为即使破产,罗孚对于上汽而言仍然还有价值。的确,在普华永道被任命为罗孚的破产管理人后,双方又开始了寻求重开谈判的接触。

  对罗孚收购的暂缓,显示了上汽在国际经营经验和资本运作方面的成熟。胡茂元曾坦言,上汽很缺乏具备企业国际经营经验和资本运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收购双龙这样的企业后,如何管理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上汽已经着手补上了这块短板,据最新传出的消息,刚刚离开通用(中国)公司的前任总裁墨菲,很有可能应邀加盟上汽,担任上汽负责国际业务拓展的副总裁一职,负责海外汽车收购项目的运作。3月25日,墨菲的老搭档——年初离开上海通用调任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的陈虹,当选为双龙汽车董事会主席,如果两人再度携手,上汽的海外业务将拥有一支能力强大的管理团队。

  在新一轮发展战略中,上汽计划重点发展“整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和服务贸易”四大板块,全面推进自主产品开发,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经营的汽车大集团”奠定扎实基础。对此,上汽总裁胡茂元表现出了坚定信心。他预计,2007年上汽将开发并销售自有品牌的乘用车,初步销售目标已经定为每年5万辆。就在最近,上汽旗下上海汇众公司引进双龙技术生产的伊思坦纳商务车也正式登场亮相。

  上海车展之前,上汽和通用的合资企业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推出了第四款概念车——畅意。通用亚太区总裁卓亦凯对它的评价是“这辆车体现了泛亚开发能力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整体造型的突破性思维、中国基因和文化风格的完整体现,还是交叉车型的概念,畅意都十分接近现代汽车设计开发水准,而这款完全利用数字平台虚拟开发而得的概念车说明泛亚在这方面已具有很高的应用能力。

  合资会不会是束缚?

  最近,上汽聘请了几家著名的投资银行作为上市顾问,以加速赴海外公开发行的步伐。有分析人士认为,上汽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募集资金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就是为发展自有品牌做准备。而海外投资者对上汽的兴趣程度取决于上汽海外上市的公司包括哪些资产,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上汽与外国伙伴的合资企业。但是,这些伙伴会心甘情愿把自己在合资企业的利益贡献出来,培养一个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吗?上汽和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分歧显而易见。

  通用和大众两个合资伙伴在市场上拼杀得你死我活,处在两者之间的上汽角色微妙。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上汽生产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将直接引发与通用和大众的竞争,这会不会损伤双方的合作基础,加剧通用和大众的担忧?毕竟,“外国汽车制造商需要中国,中国对它们的需要却没那么大:全球性汽车制造商有十几家,但中国市场却只有一个。”《中国经济季刊》编辑亚瑟·克罗伯说。一些悲观人士甚至认为,一旦中国汽车企业具备自己展开竞争的实力,合资公司就会解体。

  但也有人乐观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渐趋成熟以及入世后的行为越来越符合国际理念,中国企业会寻求与合资伙伴的妥协,只要它们还能带来好处,例如打开海外市场、压缩成本等,中国就永远不希望与它们彻底断绝关系。而外国汽车企业也将不惜冒着产能增加可能压缩利润空间的风险,积极进行大量的投资,换取中方信任。

  无论如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上汽首先必须打造一个足够坚实的基础,而目前这就有赖于加强与通用和大众的联系。

  本报记者 李毅明 综合报道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