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展上推新车能否事半功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7:00  中国青年报

  降价、促销、差价补偿,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2004年,中国汽车企业投放了40多个车型,这在汽车成熟市场是极为少见的。”殊不知,今年将要投放的新车几乎是2004年的两倍,多达70多款,其中国外品牌车型占绝大部分。在上海车展上,这些新车将悉数亮相。他们也许并不是最吸引眼球的,但却无一例外地被跨国公司赋予了各自的历史使命。

  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5号展馆,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欣赏通用三大品牌的新车: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在北美市场,大众化的雪佛兰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通用现在最迫切的愿望,是让中国人也像接受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那样接受雪佛兰,这才有了新赛欧和景程。换上金领结的新赛欧5周卖了6776辆,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在上海车展重磅推出的景程,可能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凯迪拉克SRX的国产车也为通用在中国市场上的形象增加了一抹亮色,并被作为狙击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强劲对手的武器。

  本届车展上,丰田带来了4款新车,其中两款将在中国上市,一款是混合动力车Prius,另一款是将于秋季推出的锐志,据了解,锐志的原型车是丰田Markx,它与新“皇冠”共用底盘,其主要竞争车型是天籁。丰田推出这两款新车的目的很明显,一个是为了占领中国混合动力车市场的处女地,一个是为了填补皇冠和花冠之间的空当。在持续谨慎的观望后,丰田终于开始大踏步地前行,上海车展成为丰田全面发力的前哨。

  福特是几大国际巨头中来得比较晚的,当对手们在中国市场上疾速前行时,福特的步伐则更像是长跑比赛中的慢动作回放,但在上海车展上,带来50多款国际顶级车的福特,已经让人们意识到福特真正的竞走速度。人们相信,福特绝对不会仅靠嘉年华和蒙迪欧两款车打拼中国市场。在福特的战略计划中,福克斯落户南京还是重庆,马自达2和Tribute新车何时国产,乃至沃尔沃何时能如愿实现本土化生产,都将在本次车展上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来。因为含蓄无法猜透,所以才会被广泛关注,这也算是福特的一大魅力。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今年仍有几款新车国产,为的是反击来势凶猛的通用与丰田,保住辛苦得来的市场份额。新奥迪A6L上市后,大众今年已公布的新车只剩下了开迪和宝来运动款。但是,当大众旗下的斯柯达品牌落户上海大众后,有关大众的新车之谜却愈发难解。第五代高尔夫将花落谁家,帕萨特B6还有没有在中国制造的可能性,大众将如何平衡两个合作伙伴的关系,诸多谜团也许在本届车展上解开。

  去年,标致的玛格丽特之花在中国成功绽放,PSA从欧洲移植的双品牌战略在中国得以实现,标致307也成为去年中国40多款新车中最成功的车型之一。有人说,标致的卷土重来恰逢其时,在雪铁龙利用两年的时间恢复体力、重新评估的时候,人们对PSA在中国的下一步战略也充满了好奇。除了神龙全新打造的05款爱丽舍之外,PSA的标致阵营中将会有大动作。标致206的三厢车型已经研制出来,但投入中国市场的将是两厢车还是三厢车,至今还没有说法。是复制307的市场战略,继续以宽大形象示人,还是反其道而行之,人们期待着在上海车展上寻找答案。

  在本田全球六大区域总部中,中国是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一个。去年,本田在亚洲市场的产量达到45.5万辆,其中仅广州本田一家的产量就达到20万辆。从雅阁到飞度,本田投入中国的每一款车都超出了它的期望值,在中国市场上,它无疑是最成功的。现在,另一个合作伙伴的加入让本田获得了更多的筹码。在上海车展上,本田将给人们另一个惊喜,那就是即将在东风本田投产的思域。当然,我们也许还能发现豪华车型里程的身影,那将是本田留给本届车展的最大悬念。

  现代起亚素以“价格杀手”的形象示人,虽然与其他跨国厂商相比,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都只能算是后辈,但就是这身手敏捷的小个子,却依靠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屡战屡胜。将于今年9月上市的NF力图延续索纳塔曾经的辉煌,去年6月底在欧洲投放的中级轿车Cerato,也将由东风悦达起亚引进中国。而传说中的现代Matrix和起亚Sportage将于何时引进,也许在本届车展上,有人能够揭开谜底。

  颐达的上市是日产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步好棋,日产的下一枚棋子会不会是March?其上市日期会不会是业内普遍猜测的7月,上海车展也许会有一个说法。并入东风的郑州日产,也将在本届车展上展出奇骏和途乐,这两款车嚷嚷着要国产已经很久了,希望这次不会让大家失望。当然,随着雷诺和日产的合并,东风在产品线上有了更丰富的选择,雷诺的梅甘娜已经被纳入了备选名单,就看东风如何利用,何时利用。

  此外,戴-克、宝马、菲亚特等厂家也有即将国产的新车亮相车展。对于那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熟悉炒作套路的跨国厂商而言,在车展上推出新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相应的,他们也会对受到争议的车型采取保密措施。车展不能让人们获知一切,但至少可以透一斑而窥全豹。

  本报记者 王超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