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帆董事长尹明善重庆车展接受专访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 18:21  新浪汽车

  记者:前几天奥克斯退出汽车业,尹总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

  现在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市场锤炼,大家已经走向成熟了,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主业突出,兼顾多元。主业突出对每一个民企都非常重要,就象我们力帆已经宣布退出酒业、退出农业、退出了许多行业。我们要把我们主要经历集中到我们主业上去。

  今天受到媒体朋友的支持,我就想到了1971年11月15日,我们的乔冠华部长出席了联合国大会,虽然那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可能只有三百美元,只有他们那些世界强国的五十分之一,八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就象我们今天展示的汽车,按实力来讲我们是福特的十分之一,几十分之一。但是尽管如此全世界的媒体仍然非常重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就是说,今天在汽车展上我们可能是最弱小的,但是仍然受到媒体的如此重视,我相信你们看好我们的未来。

  有两个核心观点我要强调。

  首先,关于中国技术。合资企业给中国带来多少中国技术?最近我想到了一个比方,外方带来的设计和散件基本都是完美无缺的,那么我们中国工程师在这种基本上完美无缺的设备和散件面前,没有多少技术发挥可言。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一个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环境非常好,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好,也没有地方病很少有职业病,人们的健康保持地非常好,所以在这个地方没有多少疾病,这样地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干了好多年锻炼不了什么技术最多是个保健医生。(关键是,你想接触核心技术,人家也不让你碰。)反过来,如果一个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了某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职业病地方病很多,卫生条件比较差,病人是多的不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很苦、很烦也很累,但是三年之后,他变成真正得医生,他学会了一身本事,还有机会成为医学专家。这个比喻就是说,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一个合资工厂,什么都好得不得了,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永远都是拧个螺钉,或者永远都是管三个轮胎,他也就是一个保健医生练就不了多少技术。反过来,力帆自主开发的汽车确实是有许多问题,一个合缝,一个座椅,或者一个角度,无数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但正是这无数的问题,练就了我们力帆企业或力帆的工程师,积累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多几个力帆,从整体上就可以积累中国的技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合资企业干了一二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超过了80%。因为没有什么可以锻炼的。

  关于中国品牌我也要强调。本来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合资企业复合品牌还要中方在前,外方在后,什么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可是外国人非常聪明,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宣传上汽大众,他们用第二品牌,第二品牌是百分百洋货,什么蒙迪欧呀、什么佳年华呀,什么桑塔纳呀,什么捷达呀,别克呀都有了。这是他们的一种技巧,用第二品牌的方式,把合资品牌百分百转换为洋品牌。所以在我们的媒体上、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只有洋品牌了。虽然我们中国政府用政策来保证合资品牌而且中方占先位,但外方还是用一个很巧妙的办法规避了。因此我想只有真正的民族控股的资本势力,他才会把自己的民族品牌打出去。我们的先行者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向向吉利、向中华、向奇瑞致敬。当然现在又出个力帆。我希望这些品牌永远都坚持自己的品牌。

  记者:现在有说法说力帆可能走吉利那条路,先在重庆销售然后在全国销售,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我现在可以披露的是,发改委已经正式受理力帆轿车的核准申请,而且已经正式委托专家组到重庆来对我们的方方面面进行核查,专家组已与昨天离开重庆回到北京。也说明我们的核准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在进行,但是比我们预料的更快更好的进行,比我们原来估计的政府对我们的支持热情热度还要大,所以我们估计重庆市先销起来的可能不大,可能一下子到了某个时候就全国动起来了。我初步猜测估计的应该是在六、七月份吧。按照发改委的正常程序,应该在六七月份会有个结果。

  自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公布以后,我认为国家发改委非常积极,并不象大家猜测的那样,好像国家发改委更多的是保护合资品牌,打压民族品牌。不但真的不是,甚至某一个发改委的官员还提醒我,“老尹呀,如果我们真正支持你核准你们之后,会不会有一天又把民族品牌变为合资品牌了呢?”我说请相信我们不会,也许我们会吸引外资,也许我们也会跟哪家汽车厂商合作,但是我们51%以上的控股不会改变,我们自主的品牌不会改变,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之路不会改变。所以发改委确实很支持。

  记者:现在轿车的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且日系车也要打价格战,力帆是要怎么样去面对市场的竞争?

  我以前跟一些朋友讲过,可以用类似于农民弟兄算帐的办法,来作基本判断。中国的摩托车是28元一公斤14元一斤,还能赚钱。当前中国轿车,象捷达、桑塔纳100元一公斤50十元一斤。力帆能做14元一斤的摩托车能赚钱,那么做50元一斤的还不能赚钱?那实在是说我们无能。因为摩托车和汽车基本相同,就是材料加技术附加值。

  我个人预测,中国的中等轿车会逐渐的从50元一斤逐渐下调到20元一斤,就可能就稳定下来。这个过程可能要五年左右,甚至可能要8年,也就是说到了那一天,桑塔纳要多少钱,4万多块钱,在这五年到八年时间,就是力帆抓紧从50元到20元一斤的宝贵机会,初步打下我们力帆汽车的原始积累,以便站稳脚跟,我们有信心打下这场战争。

  信心毕竟是信心嘛,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力帆也可能失败了,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死。但是我们自己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有五年到八年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好好干它一场。

  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汽车股的走势都非常差,象香港上市的长城汽车等?

  汽车股的低迷首先是A股的股市不健康,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是我相信无论是国内国际,对汽车不会不认同,谁都认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是非常大的产业。我相信到了某一个时候会得到股市的认同。同时也会得到股市的追捧。

  记者:我们都知道汽车产业必须达到一定的产量才可以,我们要达到多大的产量才能达到盈利?

  这点我就要强调中国特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两句公告,让我一生难忘,成为我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句话什么意思?原来的都不能发展中国,一定要加上“中国特色”才行,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个真理。

  我们在衡量汽车的时候,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做轿车年产达不到30万就要亏损。在中国这个规律被完全打破了。根据我和其他专家的计算,中国的轿车厂年产两万辆,在现阶段能维持生存,两万辆就到一个平衡点。随着行业发展,两万这个平衡点会逐渐提高,先是3万,后来到4万,到了二三十年后就跟国际接轨,那时候要产三十万辆。但是现阶段不用担心。我们把这帐算了又算,周围很多轿车厂就两万,真的活得还满滋润。当然,一定会逐渐的跟世界接轨。

  记者:会采取什么样的亮点推广自己的汽车?

  对任何产品而言,其销售性价比都是最基本的特征,所以我们肯定会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同时,力帆一定要把外型的设计和质量上过关。首先就产品外型而言,从当今来经济型轿车横向来看,我自己给力帆520打80分。当然你们有自己的评论。从外观上我想我们能过这一关。第二个就是质量,就是回头客,这是我们说的质量。

  记者:大家都知道力帆一直以来都是做摩托车行业,现在做汽车是否会影响到摩托车?

  世界史上有很多成功的摩托车企业转化到汽车行业。“宝马”、“本田”他们都是做摩托车起家,国内最早就是“吉利”。现在“力帆”也在转,我想还有很多做摩托车的企业都在运行着这个计划。因为这已经不是多元化了,是产业的延伸。

  在国家统计局和全世界统计报表上都没有“摩托车”这个专门的行业,全部统称为汽车行业。本来摩托车就是汽车行业,所以这只是个延伸。因为它有技术、营销方法、品牌甚至产品的延伸,其它以前做空调、冰箱的企业如果做汽车可能会有人怀疑,但做摩托车就不同,毕竟只是两轮变四轮。

  我在这里要宣传一下的是,中国摩托车行业是个非常争气的行业,在十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摩托车产量世界第一,出口世界第一,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自己设计发动机及制造每一个零配件,去年已经有四百万辆大约占总产量的20%出口到全世界。值得我们为他们欢呼、歌颂,他们真的为中国争了气!

  在这里我大胆预言,中国的中低档轿车会在8-1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做到出口世界第一,高档轿车可能还要30年可能更多的时间。原因在于:质量做到90%的中低档轿车只要5-8年,在此基础上再把质量提高10%,还要再花两个5年到8年!所以,中国人在中低档轿车的领域中可以在5-8年内做到出口含量第一、技术第一。我相信我这个预言会实现的。因为出了“力帆”,还有“吉利”、“中华”等众多的品牌在努力,中国的汽车会在中低档上起步,随后向高档进军。

  记者:从刚才的谈话知道了力帆做汽车的决心很大,想问一个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力帆汽车的销售网络是延续以前摩托车的网络,还是开发一些新的网络?如果开拓新的网络是否坚持4S店的管理?

  力帆有幸从摩托车延伸到汽车,摩托车的销售比汽车先进。为什么?举一个简单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个地就是一个销售商,决不搞第二家。而汽车行业则不注意这一点,导致渠道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全中国的摩托车市场规范的非常非常好,所以说摩托车的销售技巧和策略上比汽车先进。

  当然,不是说汽车发展不行,是因为汽车日子太好过,所以他没有去动那么多脑筋。我们力帆有三条道路。

  第一条:我们一部分的摩托车销售商延伸成汽车销售商。他们从当初的几十万起家,现在已经有了几百万、几千万资本,已经在卖汽车了,比如我们扬州、贵州的代理商都已经在卖汽车了。他们在迫不及待的等我们力帆汽车出来。这是我们的第一条路。

  第二条:就是象其它厂商一样在国内的某个地方找我们的销售商。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价,我们不要求他们做4S店,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4S店都是亏损的,我们更多更主要的是要求做专卖店,做专卖店就行了,专心专一的做我们力帆车就行,当然有个别的代理商愿意做4S店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也不强求。

  第三条:就是我们要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有些地区和省份建立我们的销售点。

  到现在为止,申请做为销售商已经有两百多家。初期我们不打算选那么多,根据我们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大约只选择五十家左右。

  我想按这三条路走下去的话,力帆汽车应该能走得很好。所以在销售方面我们是相当乐观的,因为毕竟我们力帆在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前面提到的资金风险都不是大的风险,销售也不是大的风险。技术风险才是真正的考验!

  我们怎么样解决我们的技术问题,就是我们一开始起点的时候就是中等起点,很多车大家都知道,如:长安造奥托两厢车小不点、夏利造两厢车小不点、吉利造两厢车小不点,都是从最低开始,而我们一开始就三厢车,就是1.6的排量,而不是惯例1.1的排量。这就是我们中间道路的起点,就是我们不从零开始,我们一开始就开门造车。国外有好的零配件我们买,我们所用的发动机是宝马MINI的发动机,再比如电喷系统,我们买过来,只要产权属于自己。我们买了很多国外的技术,国内的技术,就象资料上说的,那么多公司那么多单位,然后招募了大量的人才。

  中央这次来核查我们,跟我们讲的最多的,问我们最多的、帮我们出主意最多的就是技术来源,也反复强调力帆的技术来源现阶段打算怎么做,长期打算怎么做。现阶段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引进购买,但产权属于我们自己,到后来我们要自主的、完整的、独立开发的力帆研究院。力帆研究院已经成立,院长就是王德伦博士其它还有几位副院长,我们估计力帆的第三款车最迟第四款车力帆就可以独立研制了。前面三款车还要拿出去跟人家合作,第一款车是与同济大学同捷公司合作,第二款车是与龙创一起合作,第三款车可能还要与同济大学合作,到第四款车的时候也许就是以我们为主请他们与我们合作了。

  记者:第一个问题,力帆520定位是中档轿车,那么它的具体价格是多少?

  原来去年我们讲10万以内,今年整体价格水平下跌,我们就讲是9万以内。

  记者:第二个问题,您刚才讲,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没有多少,但毕竟在我们力帆之前还是有那么几款。同样作为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力帆如何与前辈自主品牌展开竞争?

  我想,首先要竞争的,不会是奇瑞、吉利、中华。我们认为他们是力帆的同盟军。我们和他们私下里还有很多接触,今后说不定也会有联络。我们就是要勇敢的向合资企业挑战,虽然我们还很小。有专家问我这个问题,说老尹你一定要给我回答:1.6排量的车,全国到底有多大的销量?你要拿下多少销量?就是说马,你要敢于向大的合资企业挑战。不然我们给你那么多的支持干什么?就是希望你们起来,更多的和他们竞争。这是原话。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和奇瑞、比亚迪、中华、吉利这些品牌协同作战。这也是我们的战略吧。好多方面要归类一下,同样的车型、同样的轴距,我们要考虑,价格和布局要尽量回避一下。

  这款车何时上市?

  我们很希望发改委能够尽快发给我们执照。这是对外的说法。对内,对媒体朋友,我们坦诚的讲,我们的质量还是要调整到最大状态。因为我们毕竟第一辆车去年12月31日才下线。任何一个新车、一个新厂,不花4个月到半年时间,就把车调整好,那是吹牛。虽然我们过多的把,是苦不堪言。但是千万不能拿出来让老百姓觉得不对,不像轿车,有很多想不到的小毛病。因为我们毕竟没有造过车。所以,我们打算至少要花6个月的时间来调整,有可能在6月上市。

  记者:品质问题如何解决?

  中华,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位中国汽车行业权威曾经提醒我,千万不要犯中华同样的错误。中华作的非常好,刚出来的时候月可以达到销量5000多,现在跌倒了1000多,是底盘问题比较大。现阶段,中华已经花了5000万美元,把底盘进行了优化,(增又),牌子大了。这让我们寝食难安啊。唇亡齿寒吧,我们会认真记取这个道理,会努力规避。虽然我们不能说百分之百能规避得了,但是起码有个认识吧。我估计,大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犯。

  记者:我们对力帆520采用的发动机比较钦佩。但是,假如合资品牌联合起来,采用压价等方式,积压力帆,力帆将如何应对?

  我想,力帆现在还很小。他们犯不着为了和一个小不点竞争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更主要的是,他们到中国市场来赚钱的,绝对不是赌气的。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然,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于把民族品牌的大旗扛起来,那么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就永远任人宰割。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中国还是有有志气的民族企业家。我大胆作一个预言,8年之后,中国轿车市场会有三个三分之一。即:合资品牌1/3,国有资本(奇瑞、中华)占1/3,民营资本(吉利)占1/3。这是比较稳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定会有这么一天。

  记者:国内所谓的自主品牌发展了这么久,您怎么看它们是否真正的自主品牌?假如他们整合自己的资金、技术等平台力量,也来抢夺力帆的市场,怎么作?有自信吗?

  我想,他们会作些品牌的策划和打算。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傻到把蒙迪欧改成什么“山城”牌吧?!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惯性,并且他们不会像在座各位一样担心我们。他们是傲视群雄,或者说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力帆放在眼里。这个时候恰恰是力帆生存的机会。他们不会搞一个纯粹民族化力量的品牌来和我们亲近。国有控股的,是国家自己的,会考虑作自己的品牌。比如奇瑞会这么作。所以啊,我们对品牌动了很多脑筋,最后还是觉得奔驰、宝马最好,因为命名方式是“主品牌+数字”。没有副品牌,所以品牌力量非常集中。奇瑞的朋友现在就很担心,很多人只知道QQ,但不知道奇瑞。他们副品牌压倒了主品牌。太多的副品牌眼花缭乱,分散了主品牌的力量。所以我们决定叫做力帆520,以后可能还会有630出现。

  记者:以67岁的高龄,来创业,是怎样的心理年龄?

  从心态来讲,进入汽车行业,肯定是18岁了。40多岁时,从牛鬼蛇神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公民,获得了公民权,算是正式进入了社会。最后我不得不强调一句,力帆还非常的弱小。朋友们都为力帆担心,我们自己更为自己担心。力帆的豪情万丈,力帆的寝食难安。我们知道前途有很多艰险,但是我们不怕。最后我要讲的是,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律是后来居上。原来我对媒体讲过,英国通过产业革命,取得世界霸权;后来美国又超过英国,现在日本超过了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中国在这25年来超过了很多国家,所以世界经济发展史一定是后来居上。我们期望后来者是力帆,或者有力帆。如果力帆亡了,那也是经济发展史的正常规律。但一定会有新的超越者。

  记者:刚才您讲过,要和其它自主品牌结成同盟。可是,比亚迪已经宣布要作1.6的车。二者不是有冲突吗?

  我们定价高,因为发动机是进口的。我们已经有一款发动机。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要适应这个市场,我们用进口的发动机来打国内市场,用国产发动机来打国外市场。中国人不承认中国人的发动机,但外国人承认。真是奇怪。也许全世界的人,都有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我们的摩托车完全不需要宝马的发动机,真的,完全不必要。所以说我们出口的发动机,完全是自己制造的。所以,用宝马发动机,只不过是为了适应市场,作出的调整而已。

  为了造汽车,我们和一起的竺延风、东风的苗圩、长安的尹家绪先生,都有广泛的接触。但是,结果怎样,现在还不能披露。总之,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发展道路选择。有家报纸总结出“尹氏三雄”的说法,大有成就的是尹家绪,初有成就的是尹同耀,尹明善毫无成就,但雄心万丈。不知道最后剩下的是尹氏一雄,还是二雄。希望尹氏三雄都在中国汽车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