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MG罗孚破产令人深思 英国汽车工业为何走到尽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11:25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4月11日电 (记者 刘桂山)几天来,随着英国老牌汽车制造商MG罗孚公司与中国上汽合资谈判终止、停产和进入破产管理,公司命运风雨飘摇,其6100名职工和1.5万名相关企业职工的命运也被抛入前途未卜之中。甚至引起舆论界和工业界对英国是否将与自有汽车工业时代说“拜拜”的担忧。就这种情况,也许企业本身以外的东西更值得探讨。

  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是迄今英国唯一一家英资整车批量生产的大型汽车工业公司,其生产基地位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英格兰中部的伯名翰地区,已有101年历史。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经营欠佳,命途多舛,虽几经易主,但谁也拿不出任何灵丹妙药彻底扭转其艰难竭蹶的命运。此次破产之前,从英国政府、到公司管理层直至工会都无不把挽救该公司的希望寄托于与上汽的合资成功上面。与上汽谈判中断后,英国政府取消了原先答应给予该公司1亿英镑的贷款承诺,致使公司财务枯竭而彻底断炊,不得不由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担负起对它的破产管理。

  MG罗孚公司的命运也许正是英国汽车工业多年来历史痼疾的延续所致。在这方面,英国政府的汽车工业政策和追求高端消费者的汽车文化理念难辞其咎。从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实行关税保护影响其加入欧共体,从1952年到1973年政府采取的分期付款赊销政策影响厂家提高产量和创新能力,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减税促进消费政策让外来者大受其益,始终使英国汽车工业在别别扭扭中跌跌撞撞。而英国汽车工业追求豪华与高端客户的理念,尽管在“劳斯莱斯”、“本特利”和“捷豹”等品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些除了起到帮助有钱人炫示其地位和荣耀、展示英国汽车制造中的高贵与豪华的作用外,对推动整体汽车工业与时俱进毫无用处。

  因此,英国汽车制造业逐步走向衰落,无法满足英国消费者需求,外来汽车制造商乘机蜂拥而入,致使许多汽车企业都陆续被美国的福特和通用汽车以及日本的丰田、本田和尼桑等公司购买或部分购买。去年在英国当地生产的160万辆轿车中,绝大部分是外资公司的产品。或许这正是导致MG罗孚公司走入困境的汽车工业史和大环境方面的原因。

  其次,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适者生存的铁律不容违抗。从此间媒体报道透露的大量信息来看,MG罗孚公司汽车价格竞争力差,销路不好,开发新车型又缺乏资金,面对日本等国价廉物美汽车的大举进攻,败下阵来早在预料之中。英国诺丁汉商学院的库克教授甚至指出,MG罗孚具有“身份危机”。它想成为一个大批量的汽车生产商,但它却根本没有大规模运营的财力和能够博得消费者欢心的创新力。它就像一个满脸长满青春豆的半大男孩,为自己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身份”而苦恼:它不知道自己是该作少年无邪状呢,还是该扮青年“酷毙”状。

  就政府可能的援手而言,根据欧盟原则,政府对企业既不得给予任何补贴,更要维护平等竞争。政府虽然肩负着稳定经济与维持就业的重大责任,但却必须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下履行这种责任。对MG罗孚的处境,虽然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行动上除了做一些游戏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努力以外,其他则爱莫能助。当然,英国政府已先后答应了4000万英镑一揽子援助方案和650万英镑维持一周发放工资的贷款,并在税务方面提供优惠,但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对于彻底改变其命运无异于杯水车薪。此间媒体评论说:MG罗孚必须在市场中竞争求存。

  就MG罗孚的经营而言,存在多处漏洞,“肥猫”现象严重,也是导致其最终破产的不可避免的原因。根据目前透露的情况,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极高,养老金黑洞巨大。同时公司有大量现金和资产从帐簿上不翼而飞。英国《卫报》11日披露,帐面亏空大约有2亿英镑,数目之巨,令人瞠目。

  面对此情此景,英国BBC公司不禁惊呼:在经过一个多世纪之后,英国批量生产整车的时代似乎已走向终结。

  当然,也许现在说MG罗孚汽车公司进入破产管理标志着英国汽车工业终结还为时过早,因为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实行破产管理的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都在竭尽全力,或通过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延缓其寿终正寝的过程,或仍积极与中国上汽接触,希望重开谈判,达成“救命”协议。然而,在其背负着沉重包袱,而人们普遍对其命运不看好的情况下,谁又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呢?(完)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