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习惯了中国车市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涨价如同说火星上的熊猫一样,存在的几率大致可以视为零。然而小概率事件并不是说就没有发生的可能。比如说最近。首先是国内几家大的商用车商不约而同的上调轻卡价格,理由是原材料涨价,难以保本;接下来动作的是进口车市,十多种高档进口车或明或暗地上调了价格。紧接着一些国产主流车型也开始宣布涨价,一时间星火燎原,涨价似乎已俨然成为了行业面的大势。
对于此番车价的逆市上涨,最初的预兆其实上是早在数月前关于铁矿石以及钢材价格上涨的消息,虽然说涉及到用钢用铁的行业不下数十,然而似乎却没有第二家如汽车行业这般大动干戈风声鹤唳的,厂家说、媒体说、政府部门说、专家说、业内人士说,总是的大意无怪乎都是钢价上涨撼动了汽车产业的命脉,以目前的价格卖车再难以保本了;紧接着是关于三月份以来国内车市暴涨、车型严重断货供不应求的新闻忽然热闹起来,似乎中国车市一眨眼间又从库存滞销变回了洛阳纸贵的卖方市场。经过了这么一系列的复杂而严谨的铺垫之后,随后而来的涨价无论从市场行情还是企业经营而言都一下成为了有理有据的“众望所归”。
然而我记得好像是古龙或者谁说过的一句话:“越是看起来真实而无懈可击的事情越可能是假的。”对于涨价这事儿,总觉得好像也暗暗而合。对于涨价的诸多原因,乍一看似乎丰富而充分得让消费者不得不信不得不服,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却又实在是站不住脚。先说钢铁涨价的事吧,实际上的涨幅也就是数百元的程度,而一台轻卡的用钢量也就一吨半左右吧,能因此就造成商家们数千元涨幅的理由吗?更深一层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难道真的是已经退到了保本的地步?然而根据海外任何一家调研公司公布的数据看,哪怕是最保守的分析,也承认中国造车业的利润值是远高于世界平均值的。再说市场行情的问题,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三月份的各种车型的总销量是25.60万辆,虽然是近几月来的一个小高潮,可是大致也不过是与往年持平的程度,再加上一年来新增的厂家车型以及往年不及消化的库存,难道一下子的畅销就能让整个国内车市紧俏到了要涨价的地步?
如此一路分析下来,忽然感觉这风风火火的一阵子涨价,仿佛不再像是市场杠杆在起作用,而更像是厂家们精心布下的局。一方面是趁着行情转暖多捞回点利润,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种试探,试探一下中国汽车消费者们的心理底线以及对于价格等各种问题的接受程度。这么讲,倒并非是说厂家们怀有恶念。在中国车市的这几年间,厂家与消费者之间原本一直就在相互博弈,相互试探着对方的心理底线,只不过是到了今天,主动权已经渐渐趋向于后者,厂家还如此所为,未免有些可笑:消费者可以等待可以观望,晚买车不过就是多坐段时间的大巴出租,然而厂家们的库存以及花费巨资建立的生产线能等吗。
从另一个角度说,今天的涨价里也有厂家们一时间的无奈。据不少经销商反映,目前很多车型供不应求的原因除了销量增长外,主要还在于很多厂家错误估计了行情,关闭生产线降低产量所致。这更让人唏嘘不已,果如其言,经过了去年车市风雨,中国汽车商家们虽然学会了谨慎和小心翼翼,原来却依然没有真正懂得市场的法门,掌握市场的起伏变化。
其实无论降价也好涨价也好,中国车市诸多问题的要害早已不在价格之上。每每在众多关于价格的新闻面前踯躅时,其实更希望的是厂家和商家们能从价格游戏中解脱出来,为企业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想一些“新招”,找一些新路,解决一些新问题。在成文时,听说由于供不应求,一些新车的经销商又开始借机私自偷偷“加价”,而厂家们依然是装作不闻不问,涸泽而渔,着实可叹。
作者:马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