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招标采购车辆样品展示现场
3月30日,北京会议中心。
9家客车企业的老总在微笑握手之后站在了一起。然而,他们身后“2005年北京公交集团招标车辆展示会”的红色背板,却暗示着他们的心情并不像他们脸上的表情那样轻松。
早在6天前,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荣伟就已飞抵北京,董事长顾雏军不仅亲自压阵出席开幕仪式,而且调动其所有社会资源配合这次招标。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厦门大金龙的江世煌、丹东黄海的郝庆军等老总也在北京各处频繁活动。
“企业投标从来没有下过如此大的血本。”丹东黄海销售公司负责人宋喜梅告诉记者。
是什么原因让客车企业对北京公交此次招标如此摩拳擦掌?——30多个亿,4000辆车!世界客车史上少见的巨额订单,自然撩得企业老总心痒难挠。
事关重大谁敢怠慢
据悉,此次30多亿元的客车大单,是北京市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更新车辆而进行的采购。记者从客车企业了解到,此次将更换的4000辆公交车,有十几种车型,竞标价格预计从四五十万元到100万元不等,且所有的车型都要达到欧Ⅲ标准。
由于公交本身涉及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再加上奥运会的背景,自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公交集团当然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有半点的闪失。北京公交建国以来最大一次公开招标采购,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
当天上午,在9家企业带来的56辆参与竞标的展示车前,北京公交集团董事长郑树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透露,公交集团车辆招标采购评审组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别由高校教授、北京汽车行业专家及其他城市的技术专家组成,占60%的权重;第二部分由基层主管车辆的负责人组成,占25%的权重;第三部分由公交职工组成,占15%的权重。
不仅如此,郑树森还表示:“我们会有组织地请一些市民到这里来,参与展示车辆的评选。”
显然,这次招标不同以往。北京公交集团上下对此事的态度显得非常谨慎。当记者向公交的熟人打听具体情况时,这些熟人已没了往日介绍情况的热情。
这种谨慎也体现在竞标企业上。除北京公交集团控股的京华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外,8家客车企业的销量都排在客车业前15名,且多少在北京公交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北京市场的魅力值钱
有知情者透露:“这次北京公交招标的原则,是采购熟悉的车辆,以避免在运行期间发生故障。”为此,招标采取的是邀标方式。入围竞标的企业由采购方北京公交总公司、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八方达客运公司选定。参与招标的企业人士透露:“北京公交对采用哪家总成的产品都有明确的名单。”
由此看来,配套件的价格是透明的,这势必会形成同一配置的车会有几家企业竞标。记者在现场看到,11.5米和12米公交车是买方重点采购的车型。
记者亲耳听到一家客车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向其老总嚷嚷:“36万元竞标价连本都不够。”
如此大的订单,企业本应大赚其钱,可令记者感到吃惊的是,被采访的对象几乎都说没什么钱可赚。既然不赚钱,企业为什么还要如此不惜血本?丹东黄海是这次投标动静最大的企业,共来了20辆车,其中有17辆车参加竞标。
“由于首都的名声,北京的客车市场本来就招引企业趋之若鹜。而这次4000辆车中,又有接送奥运和残奥运动员的车辆,具有品牌宣传的效果,是花钱买不来的。北京市为了营造声势,特地选择国际公共交通联盟(UITP)亚洲分会在北京召开之际,举办招标展示会。好让全国公交系统的老总、亚洲地区公交专家一起来评价竞标车辆。这无形中多了很多商机。也许这正是企业不惜代价的原因。”此次招标的负责人程枫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玩花架子不招人待见
李立军是北京汽车界的退休老人。为了这笔大单,去年9月顾雏军特邀其出山斡旋北京的事务。他告诉记者:“我几乎每星期要去一次北京公交,与那里的技术人员沟通如何改进产品。亚星为6辆竞标的车先期投了600多万元。”据说宇通的手笔更大,为这次投标花了上千万元。
既然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在这笔大单中多分一杯羹,自然就要在车上下足功夫。记者看到,为了符合北京市人文奥运的要求,许多客车在设计上都体现着人文关怀。比如,在车的尾部设计了乘客站立时的靠垫、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座椅、可散发香味的扶手等。
车辆展示的目的,就是让到会的人对竞标车有个评价。 一位正在给客车打分的技术组专家说:“展示的客车基本能达到要求,但各企业的工艺水平和设计还是有差异,比如喷漆和维修的方便性等。”
而职工评审组的评委,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内容。一位女士指着一辆样车说:“像这样的固定车窗,虽然看着美观宽敞,但是只能单面擦,搞清洁的时候非常不方便,而且不利于车内通风。”于是,记者看到这辆车被她扣了分。(本报记者 陈静仪/文 刘海玉/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