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的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所有关心亚洲事务的世界各界人士展开平等对话的平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政府首脑、高级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和企业领导人在这里酝酿着改变世界的思想。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贵宾接待用车是“宝马”轿车。
从年初“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价格调整到跨越赞助博鳌亚洲论坛,在有破有立间,宝马开始用“奔驰”的速度在国内市场上加速飞奔。
多项措施促“横刀立马”
去年在国内市场,宝马集团共售出15,480辆BMW汽车,(其中包括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8,661辆3系和5系轿车)。同期,宝马集团在大陆销售MINI汽车308辆,比2003年增长32%。
去年11月1日起,宝马集团为大中华区市场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业务。在成功地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生产和销售的合资公司之后,该部门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宝马集团在中国的业务。
2004年11月7日,史登科博士被任命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这个新成立的部门。
今年51岁的史登科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每当他认为翻译没有准确表达他的意思时,他就会小声用中文加以纠正。这表现为德国人谨慎细节,也表明他对宝马在中国市场一举一动的重视程度。
史登科曾出任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代表和亚星.奔驰公司总裁的职务。在去年11月7日前,史登科还任职于宝马全球最主要竞争对手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史登科要用“奔驰”的速度,启动宝马的市场新攻略。
从今年1月12日开始,宝马启动“2005年中国市场攻略”。这一计划涉及价格政策、经销商网络发展和高满意度客户服务等内容。
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是加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显示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从成立新部门到有着“丰富”经验的史登科入主,再到“2005年中国市场攻略”的发布,在综合了去年在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态之后,宝马为今年新市场确立了“立”的主题。而这个“立”着重体现在对中国市场了解与运作的力度和深度。
有“立”就有“破”,宝马新一年的中国攻略从“战略”到“贮备”做好新整合后,马上实施了新的计划来激活宝马目前应有的高端市场,为05年车市做好了“战前总动员”。
“一石三鸟”抢占市场
1月12日,就在宝马公布新年攻略的当天,5款国产宝马的价格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调整幅度从5万元至10万元。
“扩大、统一、稳定”,史登科用了这三个词概括宝马此番推出的价格策略。扩大,是指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客户群;统一,是指在全国不同地方销售的宝马车售价要保持绝对统一;稳定,则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国产宝马的价格将保持稳定。
事实上,价格调整只是宝马从1月12日开始启动的2005年中国市场攻略的一个应对措施和有效组成部分,“实施2005攻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信守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史登科说。
宝马新公布的2005年市场“一石三鸟”:一是确立了今年中国国产高档车市场的价格标杆,二是对同级车产生巨大的市场压力,三是为下半年上市的宝马新3系腾出了一定的价格空间。真可谓“三箭齐发”,着着命中靶心!
在新的一年里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无疑是史登科转投宝马的第一要务。而“2005年中国市场攻略”正吹响了大举进攻市场的号角。从奔驰转战来史登科定下了这样的目标:“中国人有句俗话是‘开宝马,坐奔驰’,我们希望大家以后‘开宝马,坐宝马’。”这是史登科先生的换位思考后的新举措。
宝马到今年年底将把全国的经销商总数从目前的39家增加到60家,并将进行更多投资以大幅度提高售后服务能力。今年2月份,宝马还将在北京东方基业汽车城成立一个现代化的培训中心。这是为今后的售后市场和品牌深化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若将调整市场价格比喻为“破”,那么宝马成为博鳌论坛贵宾用车当确为“立”,在扬刀立马市场的同时,宝马应慎重的走好每一步。
春风“得意”马蹄疾
面对今年的市场,史登科说,刚刚在欧洲上市的宝马新3系,已经确定要在今年下半年引进到华晨宝马生产,同时正在考虑把宝马1系(小型车)引进中国生产。
“宝马决心在中国市场贯彻长期战略,全力以赴按照宝马集团的全球标准在中国市场提供高档产品和出色的服务。”史登科说,“宝马还将开展多种多样的项目,来表明我们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长期扎根中国的承诺。”
去年11月,在国内车市由热转冷,宝马把中国市场破格提升为与德国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和亚太市场并列的销售区域。“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数据,我们应该整体看待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中国有许多潜在客户,因此不能坐等而是要主动开拓市场。”
新年伊始,宝马的各地经销商已做好准备,在有破有立之后,依靠国际化的品牌贮备和周密的本土化部署,宝马奋蹄疾驰国内市场的日子该不会太远了。
国画大师徐悲鸿笔下的神来飞马,让观者无不感受到力的震颤,国际化品牌本土化运作的宝马,会给中国汽车市场的高端消费者何等新的变化?!
(新华每日电讯.汽车周刊 祝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