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秩序,我们又打破秩序。
我们被秩序引导,我们又被秩序束缚。
这是一个秩序重建的时代。
2004年,国家审计署掀起审计风暴,国资委加强管理大型国有企业,商务部在管理市场方面全面发力,国家环保总局也以“绿色GDP”增强其影响力。
在经济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增加,行业利润上涨,国家成功提高部分过热行业的准入门槛,沿着WTO指引的路径,跨国公司向中国经济领域全面进入,在“走出去”战略背后,本土企业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这难道不是一个秩序重建的时代?
经济学家们说,2005年是改革年。
我们期待。
我们也同时想预知,当剥落所有“大事件”之后,中国的百姓可以得到什么?
不丹国王的“国民幸福总值”应该给我们提示。经济学家黄有光也曾指出:“经济成长而人民快乐不足是中国所正面临的。”
在项目繁多的检车厂,人们排队、等待、奔波、缴纳着一些自己或许并不知情的各种款项。用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一个宣传干事的话说:“这样的场景,你到全国各个地方的检车厂去看吧,几乎每天都会有。”诚然,旧车应该有定期的检测,以保证行车安全。但新车的此种强制性检测被众多消费者认为是交钱了事、形式主义地检车,被专业人士看成项目、设备、水平、程序都与科学性相距甚远之后,我们怀疑,这样的检车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汽车企业,当众多研究人员、众多专家为市场需求、追求进步而设计开发出一款新车时,这款车的一切信息,可能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重复十几次。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所浪费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我们无法统计。因为有那么多认证在等着他们去申报,因为这已经成为秩序,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人们习以为常。
但我们害怕习以为常会导致一种麻木。《肖申克的救赎》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一部电影。那个在监狱里度过30年的老人在假释之后,无法适应自由和全新的生活秩序,自杀而死。
秩序让人们拥有正常的生活。但违背法律、背离道德、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秩序却不是好的秩序。即使它曾经顺应人民意志,曾经是好秩序,曾经被这个社会所需要,但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也有可能成为不好的秩序。
在我们50年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汽车人在已建立的秩序中发展,在不断发展中又重建秩序。到今天,汽车作为一个消费品可能从来没有如此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将汽车放置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会发现,趋向科学、趋向求真务实、趋向以人为本的新秩序正成为一种广泛的诉求。我们需要好的或更好的秩序。
我们依赖秩序,我们寄望于秩序。(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