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头管理 汽车企业和行业都不能承受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07:51  中国汽车报

  “我们很难受。”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企业人员在谈到3C认证和《公告》的关系时,都会说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

  “它们之间有冲突。”

  “都是‘婆婆’,我们谁也得罪不起。”

  “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难度,耽误了我们产品上市的进度。”

  ……

  答案的形式或有不同,但内容却惊人地一致:多重认证加重了企业负担,限制了行业发展。

  不满———3C认证和《公告》内容重复率达90%

  “它们之间就是有冲突,让我们做工作非常不方便!”谈到3C认证和《公告》的重复,某企业负责人A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不愿透露姓名,我们暂且称他为A先生)的声调就高了三分。

  这是一家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虽然对汽车行业的多头管理早有耳闻,但是在亲自经历后,A先生才知道这到底有多麻烦。据悉,这家企业在和两个部委打交道时非常费劲,因为双方都忌讳对方。

  A先生对一个细节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申报过程中,给3C那边提交了一份文件,结果被退回来了。我们还以为出了什么大问题!查了半天都没有发现问题在哪儿。你猜都猜不到问题在哪儿!就因为文件中出现了‘公告’两个字!”

  他对记者表示,国家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对企业产品进行强制性检测,企业能够理解,但是同样的东西有没有必要让两个部门都来检测呢?

  “都说自己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但是两个检测之间没有多少区别,有没有必要啊!我们做3C的同时进入《公告》程序行不行?时间不等人啊!” A先生的不满溢于言表。

  质疑———与家电业相比,汽车业“婆婆”咋那么多呢

  B先生曾经在汽车企业工作过,2004年跳槽到一家家电企业。在两个不同的行业,他都负责认证的事儿。

  “你们汽车行业的事儿怎么这么多!原来家电行业有CCIB和长城认证,现在只有一个3C认证,我只需要和认监委打交道就可以了,不像汽车行业,又是3C,又是《公告》的,婆婆太多啦。”言语中,B先生已经把自己从汽车行业“刨”了出来。

  他告诉记者,原本在家电行业有两个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IB”和“长城认证”。2001年12月,国家认监委正式颁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文件,宣布将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3C认证,以3C认证标志取代原来的“长城”标志和“CCIB”标志。企业只要能够通过3C认证就能够销售。

  “汽车行业总是讨论能不能和家电行业一样大发展,我看要发展必须大改革。产品怎么样,得由市场说了算!”可能是已离开汽车行业的缘故,B先生的话非常直白。

  疑问———管理的初衷是什么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问发改委某官员:“为什么汽车行业不能够像家电行业一样放开,通过市场竞争进行调节?”

  “我们耗得起吗?”这位官员反问记者。“汽车行业与家电行业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的产品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通过3C认证来决定它是否可以销售;其次,汽车行业的投资比家电行业要大得多,如果出了问题,影响也比家电业大得多,会带来更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如果说从保护国有资产的角度看,应该限制国有资产进入高风险的汽车领域。那为什么要限制社会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呢?这不是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悖吗?”记者追问道。

  对此,该官员回答道:“我不这样认为。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避免社会财富的流失。不论它是国有资产,还是个人资本。”

  对于这样的说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法认同。

  “政府管理的初衷是什么?肯定不是限制竞争。‘多头管理’的做法其实还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为了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通过政府计划进行调节。可结果怎么样呢?”

  “在美国,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政府部门管理汽车的情况。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汽车,只设一个政府部门。他们对于汽车只实行一项认证,或者是型式认证,或者是自我认证。国外对其他产品也实行强制性认证,但不包括汽车。”他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法律、法规体系混乱,政府职能划分不清。”

  看来,无论从加强管理的角度,还是提高效率的角度,目前“多头管理”模式都不应该继续存在。(本报记者 王 冀)

  (相关报道参见《发达国家政府管理汽车八大特征》)

  关于“3C”

  “3C”是“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简称,也就是我国最新实施的安全许可制度:中国强制认证。

  “3C”取代了原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CCIB)和安全认证合格证书(CCEE),是对过去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存在的对内、对外两套认证管理体系的统一。

  2003年8月1日,“3C”执法检查工作正式启动。按照有关规定,凡列入3C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的,不得进口、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