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整车厂商持续降价压迫零部件商利润大幅缩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07:55  第一财经日报

  整车降价的同时,零配件降价也成为整车制造商们频频祭出的促销武器。越来越深的降价漩涡,不仅将整车制造商深深卷入,在整车制造商的强势影响下,上游零配件商也开始感受到被动降价的阵痛。

  零配件价格战

  开打“主机厂砍成本,首当其冲就是消减零部件采购成本。”伟世通亚太区市场总监杨卫华对记者说,“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是主机厂节约成本的主要手段。”

  这句话似乎可以为当下轰轰烈烈的零配件降价风潮作注脚。

  去年12月初,一汽轿车对马自达6的100多种备件调价,最高降价幅度达到40%;紧接着,华泰特拉卡宣布售后特约服务站从厂家购买配件时,将享受调整后的特拉卡配件价格,最高有10%的价格下浮;去年12月8日起,吉利汽车将常用配件价格进行大幅下调,调整配件类型达208项,平均下调幅度达20%。

  今年1月6日,上海通用汽车宣布下调部分别克车型零配件价格,涉及别克君威(含原别克车型)、凯越和陆上公务舱GL8三个车系共505种常用易损零配件,平均降幅近21%,其中最高降幅达50%。

  而在去年更早的时候,南京菲亚特、东南汽车、海南马自达、上海大众等主流品牌早已参与到了零配件降价的队列中,平均降幅都在20%以上,部分备用件价格降幅达到50%。

  据记者了解,一辆车的零部件外部采购比例通常要占到60%以上。按照以往的合作模式,零部件商和整车制造商签订一个长期的合作协议,每年要根据每种产品的产量、技术、成本对供货价格进行下调,下调幅度根据产品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幅度在10%以下。

  “零部件厂商之间一般不打价格战。”长期为大众、通用等合资品牌提供内饰配件的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招标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后,双方会确定一个年价格下调系数,零配件企业每年会定期按一定比例下调一次供货价格,比如3%或者5%。这种降幅变化是有序的、可以预期的。”

  但是随着配件降价风愈刮愈猛,降价竞争甚至已经蔓延到了销售终端,这种上下游配套商不打价格战的游戏规则已经被打破。

  零配件商利润缩水

  大连华克·吉来特汽车消声器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汽车排气系统和消声器,200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5.3亿元,2004年的销售额4.4亿元,销售额减少了约一个亿,利润却减少了50%。

  据熟悉该公司情况的一位人士透露,该公司2004年度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要产品的原材料不锈钢材和镀铝板的成本上涨了4%左右,二是产品价格在2004年下降了7%~8%,降价的压力则来自于主机厂采购价格的不断下调。

  该公司预测2005年原材料依旧存在上涨压力,而更重要的是主机厂传递来的降价压力将依旧存在,甚至越来越大。为了保住利润,该公司除了采取加强管理等内部挖潜手段来节约成本,还准备将员工规模从去年的330人裁员至240人。虽然公司预期今年销售规模会扩大,但是利润状况却依旧不容乐观。

  这家公司的遭遇似乎是国内5000多家零配件制造商利润缩水的一个缩影。据上海人本汽车工程有限公司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整车厂频繁地调整整车价格,降价压力基本上转移到了零部件商,主机厂利润缩水幅度只在5%左右,而零部件商的利润缩水幅度平均在20%。

  “公司的利润缩水主要原因来自于主机厂的降价压力,而这背后真正的原因实在是主机厂和零配件商地位不平等的大环境使然。”熟悉大连华克·吉来特公司情况的一位人士说。他举了一个例子:该公司的母公司在北美地区也有业务,签订协议时可以要求主机厂承担零配件原材料上涨部分的80%。而在国内,没有一家主机厂接受这个条件。

  上游企业的话语权缺失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依赖于整车生产厂,自己处于被动、服务地位。而在国外,零部件厂有自主开发能力,主机厂开发新车时反而要依赖零配件商,这是国内外零配件企业的主要差距所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祖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种依赖终端的产业链形态导致了零部件厂商在合作关系中话语权的缺失。杨卫华向记者表示,目前与主机厂的合作中,“主机厂常常不依照合同规定,频繁提出降低采购价格的要求”,这已经是零配件行业的普遍现象。

  据记者了解,像知名零部件商和整车制造商合作,一般都会签订一个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框架协议,双方每年签一次合同,根据零配件成本下降、规模扩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零配件商每年都有三五个点的降价幅度,降幅的点数是双方事先约定好的。但是,杨卫华对记者表示,主机厂作为甲方,每年签订合同时往往都会要求重新议定供货价格,甚至会强制性要求零配件商进行较大幅度降价。

  “比如10元钱的东西,今天还可以卖10元钱,明天就只给9元钱,而且有些时候不容商量。”一家零部件商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更常见的情况是,像奇瑞、吉利、福田、华晨金杯等非合资品牌主机厂,往往只能提供半年或者一年的供货合同。合同到期后,就会召开新的订货会,提出更低的采购价格。

  记者了解到,一周之前在北汽福田召开的年度零部件订货会上,四五家零配件制造商不能接受厂家现场提出的价格,当场拂袖而去,中止了合作关系。车亮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