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刺鳐时代
作为美国运动型跑车的代言老,老维特从1代走到6代,已经过了51个年头,如今第6代考维特亮相了,它变得更强劲,更具动感,而且这种动感既来自外部的印象,也源自内在的动力。
考维特从出世起就带着个性,1953年推出第一代时人们评价它“打破了当时由欧洲品牌一统跑车市场的局面”,最妆配6缸发动机,1956年起采用8缸发动机并形成传统延续至今。如果仅翻阅书面资料得到这么一个初步印象,第6代考维特依然采用经典的技术方案:钢质车架、玻璃钢车身、推杆气门机构的8缸发动机,似乎步子迈得不算大。但是,这个印象是错的。对此考维特首席设计师戴维,希尔说得很风趣:“跟以前考维特相同的部件?你用一个购物袋就可以带回家。”
保留四圆形尾灯设计,但与上一代相比车尾变化仍旧明显
第6代的周身仍充满着激情豪放的美国味道,但从外形方面就可以看出是全新设计的,因为通用从一开始就希望它更加国际化,更加富有热情和动感,也更加精确,并且能适应任何路面。我刊在今年第9期第106页专门登出了考维特1~5代的照片,对比着看应该会有助于理解第6代考维特。
鉴于“胖美”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改革从体态开始,这款经典车型像保时捷911一样,也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变成紧凑型跑车。经过了健美锻炼,现在的考维特车身轮廓分明,肌肉健硕,很像历史上著名的“刺鳐”(Stingray,即60~70年代生产的考维特,我刊曾在2002年10月号的《经典名车》栏目介绍过此车)。
发动机基本上是人们熟悉的小缸体V8发动机,其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后经过多次变化,其基本技术原理未变:中央凸轮轴,推杆,每缸2个气门。其实只要排量足够,就不需要4气门,如不追求最高转速,就不需要顶置凸轮轴。当然相对而言,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具有运动部件少、重量轻、尺寸紧凑、内部磨擦少的优点。考维特这款最新改进的V8发动机名叫LS2,排量6升,402马力。它在油耗方面也想在所有400马力以上V8发动机中树立新标准。美国对一些油耗特别高的车要征所谓的Gas-Guzzler(油老虎)税,但这款发动机不在其列。
轻量化V8小缸体6.0L引擎可输出420ps最大马力
第6代考维特从开始就推出一款双门轿跑车(硬顶)和一款敞篷车(软顶)。像过去一样,硬顶是可拆卸的,但是手动方式。前风挡上方有一个扳手,扳开后一个人可独立拆装,车顶自重9.3公斤,可放入后面的行李厢。敞篷车的开启方式有两种,在美国还是提供传统的手动操作模式;考虑到欧洲人的习惯,考维特首次为
欧洲市场提供电动液压自动开关车顶。其实1962年生产的考维特也有过自动车顶作为选装配置,只是没有批量化。
从1963年第2代开始,考维特一直采用翻开式前照灯,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很特别的大灯认识考维特的,但现在的大灯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透明灯罩下面是 造型玲珑的氙气近光、远光灯。
双门轿跑车顶的中间部分可拆卸下来放进车厢
第6代考维特的车身长度比上一代短了13厘米,尺寸缩小,驾驶舱的空间却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车内乘客受到的影响不大。双门轿跑车的行李厢容积有600多升,敞篷车为295升,当然打开车顶后行李厢容积就仅剩144升了。
进入车内,眼前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考维特在内饰质量方面给人的印象是又有改进,见不到廉价塑料,工艺不是非常精致,也相当不错。操控简单,还有一些符合时代风尚的重要更新,例如可加价选装带中控台DVD荧屏的导航系统;另外它也采用ACC无钥匙着车系统,开车人只需将钥匙安放兜里,走近汽车,门锁便自动打开。落座后按一下电钮,发动机就被启动了。
现在全球轿车领域流行增加功能,因而体重也相应提高,考维特持相反观点:降低整备质量。1450公斤,对排量这么大的美国8缸发动机而言,驱动真是轻而易举。6挡手动变速箱作为基本配置,根据要求也可选装改进过的4挡自动变速箱。作为首选我们喜欢手动变速箱,因为它换挡比前身顺畅:换挡行程短,既灵活又准确,使驱动系统有了很多驾驶乐趣。
V8发动机在低转速区发出火车头般的牵引力,转速顺从地提升到6000转/分以上,发出的声音也是典型的美国车——功率强大,考维特双门轿跑车只用4.2秒即可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并跻身于会员极少的300公里/小时俱乐部。
直线速度固然出色,而要真正显示新考维特的卓越驾驶性能,还应该去多弯的路段。通用公司安排大家在美国底特律的米尔福德(Milford)试车场进行试车,结果表明,这款美国跑车可以同该级别最卓越的车型相媲美。记者在试车会上采访了跟踪报道考维特已几十年的欧洲老记者,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他的看法:这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考维特,而拥有运动型底盘(购货号为Z51)的考维特最值得称道。通用公司还为注重舒适性的消费者准备了磁力控制减震装置(Magnetic Ride Control),从而消除了横置板簧吸能不足和后桥在不平路面上容易出现颠簸的弱点。
另外,明年考维特还将推出运动车型Z06,功率预计为500马力,又提升了100马力!其表现将更加令人期待。
(文:吴道子 图:GM)《中国汽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