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三包“准备期”内车市是“火”还是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4:22  中国消费者报

  从汽车“三包规定”上网公示到正式实施,其间至少会有几个月的“准备期”。消费者会不会因此放慢购车的脚步?已显冷清的车市会不会遭遇更为严峻的“冰封期”?众多准备在2005年大打翻身仗的汽车企业又该如何应对?且看本报记者独家采写

  奇妙的“双刃剑”

  对于汽车消费纠纷迅速增长的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来说,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与实施,将成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柄“利剑”,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汽车消费向更加良性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已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但人们普遍感到欣慰甚至欣喜的同时,却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也就是说,汽车消费者要想得到“三包规定”的保护,必须等到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之后!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在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前购买汽车的中国消费者,将不能享受到汽车“三包”条款的保护!

  那么,汽车“三包规定”的正式实施需要多长时间呢?按照有关人士的推测,从2004年12月30日汽车“三包规定”上网公示,到2005年一季度正式发布,再到2005年下半年正式实施,汽车“三包规定”要想发挥应有的法律效力,至少也要有长达数月之久的“准备期”。这对于忽热忽冷、变幻莫测的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会不会导致已经略显冷清的汽车消费市场,遭遇又一个更加严峻的“冰封期”呢?

  消费者说:再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无论是已经购车的消费者还是准备买车的消费者,他们在对汽车“三包规定”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却对“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以及一些品牌专卖店,记者采访了数十位消费者。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准备购车的消费者都知道汽车“三包”即将出台,并且也非常在意“三包”所赋予自己的权利。但是,令记者困惑的是,面对这样一个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情”,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如果现在买车,他们将与“三包”无缘!

  面对记者的采访,很多消费者在了解到“法律不溯及既往”的规则后,显得非常激动——我们盼“三包”盼了多少年,好不容易就要盼到了,现在买车的话却不能享受!那我们只能再等等!

  于是,“再等等!”成为了解到“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的消费者中九成人的无奈“选择”。

  记者就此询问有关部门的权威专家,他的回答是:消费者的这种态度是不难理解的,也是很正常的。而且毫无疑问,消费者作出“再等等”的判断,也是非常明智的。

  汽车厂商说:没想到……

  没想到“法律不溯及既往”的,还有汽车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

  2004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由热转冷,让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和绝大多数的经销商吃尽了苦头。大家都憋足了劲,希望2005年能“苦尽甘来”,打一场扬眉吐气的“翻身仗”。

  针对记者就汽车“三包规定”不溯及既往的采访,很多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先是表示“不清楚”、“没想到”……接着就是“恍然大悟”后的激动异常:如果消费者都要等到汽车“三包”实施后再买车,那我们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个别人甚至因此预言:如果大多数消费者都了解了这一点,如果“三包”也像“召回”似的,“3·15”发布,“10·1”实施,那对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经销商而言,将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2005年的汽车消费市场甚至将遭遇比2004年更加严酷的“冰封期”,企业之间和经销商为了生存将展开更为惨烈的市场竞争!

  众企业疾呼:三包实施越快越好

  迄今为止,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包规定”。然而,与以往涉及到的行业企业都希望“一拖再拖”的情况截然不同的是,在了解到汽车“三包”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后,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强烈要求:汽车“三包规定”实施前的“准备期”越短越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生产厂家在了解到汽车“三包规定”的实施还有“准备期”之后,有的紧急召开各部门负责人碰头会,商讨对策;有的紧急派人赴京打探事情原委;有的表示无可奈何,认为汽车“三包”涉及面太大,人力、资金准备还不充足,因此还没有成熟的应对方案;有的则一个劲地抱怨说,政府发布实施日期应该绝对向公众保密,只通知汽车厂家做相关准备,最好是“发布的第二天就开始实施”!

  一位汽车企业的资深人士私下里对记者分析说:汽车“三包”的“准备期”,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加剧“持币待购”现象,这对大企业来说会有影响,但还不会致命;但对实力较弱的小企业则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

  记者了解到,争取尽可能缩短“三包”实施前的“准备期”,或者干脆由企业提前按“三包”条款为购车消费者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买单”,可能会成为部分企业的“应对之策”。有关市场策划专家则认为:“准备期”对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而言,既是严峻考验,也是一次市场机遇。“企业是不是可以先行承诺:‘三包’实施之日前买我的车,同样可以享受‘三包’的保障?这样做,不就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了吗”?

  这位专家分析指出,从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最有可能提出这种承诺的,应该是那些实力强劲或者是利润空间比较丰厚的企业,比如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等。

  汽车“三包规定”实施前的“准备期”,是火爆的市场机遇,还是严酷的“冰封时刻”,消费者将拭目以待,看众厂家和经销商们如何应对。(李 方)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