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5:车价的关键是厂家成本控制 经销商拼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4:1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年初就吹起的“降价旋风”让更多消费者坚定了“车价还会降”的信念,等着用车的消费者则急于想弄清楚春节前后、2005年年中和岁末,车价将会降到何种程度。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车价,但对于汽车厂商,需要关心和重视的则是更深层的问题。许多汽车厂商在1月份都召开了商务会议,确定今年的销售计划、制订针对市场疲态的应对措施、调整商务政策等等,在此期间,汽车厂商的决定将成为2005车市发展的主脉络。

  元旦刚过,汽车周刊记者就展开了一场对成都车界的高端新年访问,处于成都车界的汽车厂商,眼界并不只局限于成都车市,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的也并不只是态度……2005年,车价变化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制造商的成本控制,而对于经销商,竞争将展开在服务领域。

  “经历了2004年的降价大战,国产汽车的虚增泡沫已被挤得差不多了,5%的利润率也已接近国际惯例,但为什么消费者还认为价格不理想、还得降?实际上这就给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了‘成本控制’的要求,谁控制得好谁就能给消费者更适合的价格。”在采访中,成都通海汽车总经理刘斌认为,2005年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应该是“成本控制年”。

  刘斌强调,汽车制造企业2005年的制胜关键就是成本控制。国产汽车陷入“价格战”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从前习惯于高利润的汽车制造商只强调扩大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基本忽视成本控制。但今年,降低成本和提高国产化率将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四川先锋汽车总经理费永刚认为,生产成本的降低取决于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2004年,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大大加快,这突出印证了汽车巨头们降低在华生产成本的决心。北京现代、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企业的发动机合资项目中,发动机产能将逐步快速提高。

  成都众合汽贸总经理王宇认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降低成本还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大生产”模式,企业每年预计目标产销量后,就开始埋头生产和仓储式销售,车子卖不动就把库存硬压给经销商。此外,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也需要压缩。这几年,大部分国内车企伴随着“井喷行情”赚了个盆满钵满,染上了一些高利润行业的“暴发习气”,尤其缺乏成本意识。

  记者点评:“价格战”将汽车产业竞争逐步向纵深引导,只要造车就大家都有钱可赚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利润越来越薄的现状,逼迫汽车制造企业不得不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成本战”。国产汽车将从车型竞争与价格竞争逐步转为成本竞争。本报记者孔朝晖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