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西阳朔兴坪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1:09  新浪汽车

  雄奇瑰丽而神奇的自然风光是兴坪籍以成名的主要原因。在兴坪境内,集中了漓江景点大部分精华,加上世界岩溶奇观和淳朴的民风成就了兴坪美名。

  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1999年版贰拾元人民币图案背景为兴坪大河背风光,此景位于兴坪榕树潭码头对面,在码头位置拍摄最佳。

  下龙风光

  下龙距兴坪有7公里的水路路程。漓江进入冠岩后,两岸山峰临江而立,山势陡峭,船在江中驶如在林中穿梭。但至下龙后,江面豁然开朗,水平如镜,晴天青山白云映入江中,雨天山峰烟雨缭绕,如临仙境般神奇莫测。

  九马画山

  九马画山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处,又名画山。其海拔400米,相对高度274米,西面临漓江,石壁如削,宽200余米,壁上彩纹交错,画观如画屏;细看壁缝和彩纹,又依稀辨出群马形象,如奔如卧,似嬉戏,若长嘶,神态各异,妙趣横生,故名“九马山”(九为多之意)、“画山”,合称“九马画山”。画山马力为天然石纹壁缝交错构成,似是而非,变化无穷,每看均可得不同形状,引人入胜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描述说:“其山横漓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部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九头马,山之名‘画’,以色非以形也。”有民间传说,古时天庭神马下凡,因眷恋此地青山绿水,流连忘返,隐身山壁故有此景,美妙的神话为奇绝的画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古往今来,多少游人泛舟漓江,为之倾倒,陶醉 。正如清代李守仁诗所赞:“淋漓大笔出天工,万古丹青一洗空。我泛轻舟山下过,也应添在画图中。”同代诗人徐沄诗云:“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民间也历代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据说1960年周总理和陈毅游漓江时,面对画山揣摩了许久,周总理看出九马,陈老总看出八马。

  黄布滩

  从画山顺流而下半里左右就到了黄布滩。它因黄色石壁倒影江中如黄布铺江而得名。这里江面宽阔,水落石出平如镜,翠竹护堤,奇峰绵延,倒影江中,正是“漓江波似镜,倒影青芙蓉”(清·严永华),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也作了形象的描绘:“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晴空水静时,倒影完整、深邃、色鲜、明亮;烟雨波晃中,倒影则迷朦、空旷、渺茫、虚幻;金霞万朵时,倒影艳似油画;银辉灿灿时,倒影妙如梦幻。中国在国外举行的旅游博览会上,就曾在入口处以长城巨照代表中国的人文景观;以漓江“黄布倒影”的倩影代表中国的自然景观。

  黄布滩下行半里,就到了朱壁滩,右岸是亭亭玉立的七座山峰,称为“七姐下凡”(也叫“七女巡江”),传说是天上七仙女下凡人间,发现这里比天宫还美,便舍不得离开了,便化作了七座山峰,真是“愿做兴坪人,不愿作神仙。”

  朝板山

  朝板山海拔约190米,相对高度约70米,相传是李白朝见皇帝时手上捧的象牙朝笏变化而成,故而得名。它的西侧悬于漓江水面,山势险峻。泛舟山下,顿觉有大山压顶之势,使人惊心动魄。远看则似一雅士立于江岸,面对奇山秀水,仰首叹绝。艳阳当空之际,朝板山脚的斜凹峭崖上常可见粼粼的碧波光影,变幻无穷,令人怀疑是否身在水晶宫的水波影壁。

  东侧一山,呈东西走向,山起数峰,形似笔架,名“笔架山”。北侧有罗汉山,酷似一个敞胸露腹的罗汉,稳坐在江边一饱眼福(俗称罗汉晒肚)。朝板山后面有一座山,高于旁边的山,名“鳌鱼山”。山分两峰,西峰较高且大,峰顶圆滑,似一个稍呈下倾的和尚头部;东峰稍细,顶部亦圆,似一仰面上就的削发少女头部。两峰相距约数十米,远看则近在咫尺。从江上观其倒影,水波荡漾时,山影随波晃动,可见两峰时合时离,酷似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在拥抱亲吻,俗称“僧尼斗嘴”。民间传说古时有一和尚尼姑为此间奇丽山水陶醉,产生慕俗之情而相爱,被天庭惩罚化为石山,遂有了此景。

  螺蛳山

  螺蛳山位于兴坪镇下游1公里处,山高160米,有节理的山石从山脚螺旋而上,直到山顶。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像一只正在觅食的大青螺,故而得名螺蛳山。山上细竹、灌木丛生,如寄生在江底的螺蛳身上的青苔。在它的侧面,漓江从兴坪码头成“S”形急弯而下,经镰刀湾至山前。这一带河床宽阔,洪水来时江面浩翰;枯水季节河叉交错,包绕一片沙洲。每当朝阳铺撒山头时,它就象一个刚从深潭爬到岸边晒太阳的青螺,霞光闪闪,仿佛身上不断往下滴着水。

  在螺蛳山面侧的葫芦山下,有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口向东,滨临漓江。洞室长约400米,最高处35米,最宽处有20米,最窄处仅约0.5米,因其北侧有螺蛳山而得名。洞分两部分,东洞较大,洞口宽敞明亮。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阳朔知县童大成依洞创建腾蛟庵,后人便以之命洞名为腾蛟岩。洞顶遍布钟乳石,有如飞禽走兽,或如瓜果花菜,其中最为神奇的是三处倒垂的钟乳石,状若三颗螺蛳,一个白如雪,一个翠如珠,一个黑如漆,仿佛是大田螺腹中未出世的三颗小螺仔。

  腾蛟庵分三宝殿、魁星楼两组建筑。三宝殿建于1609年,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建成现在的模样;魁星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昔塑有三宝菩萨、观音、十八罗汉等大小泥像数十尊。传说腾蛟庵佛事极灵,建庵初始,有兴坪镇古皮寨人何腾蛟乘船上京应试经过此庵时,突然狂风四起、暴雨不止,遂泊船于庵前,跪拜于庵内,作揖许愿说:“吾上京应试,望神灵息风止雨助吾前行,若应试遂愿,誓重建精舍重塑金身,以弘佛法、以慧众生。”言刚说毕,风停雨止,何顺奔前程,上京应试果中了二甲进士,官拜湖广巡抚后,依誓还愿重修庙宇,腾蛟庵由此得名。每逢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就会带着自家的儿女们前往许愿,以求能考出好成绩,前往进香、游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莲花岩

  莲花岩位于兴坪镇东北3公里的白山底村旁,因岩内独自拥有世界上溶洞莲花云盆第一多(108盆)而被地质学家称为“岩溶奇观”,被中外游客誉为“天下一绝”。岩洞全长600余米,最窄处约2米,最高处约为38米,洞内曲径通幽,钟乳石形态各异遍布全洞,景色奇特壮观。主要景点有:仙莲倒挂,一簇簇似莲瓣的钟乳石,像一朵大莲花高悬洞顶;双龙出洞,岩壁左右各有一条自然壁渠伸廷至洞底,蜿蜓曲折,活如双龙爬行;莲塘奇观,这是全岩的精华所在,108个大小不一的莲花云盘罗列洞中,每盘直径小约20~30厘米,大者可达1.5米,春夏洞中集起一层薄薄的清水,酷似莲花浮于水面,最有趣的是莲盆中一些褐黄色的石子圆鼓鼓的,和真莲子没有二样;岩深处有一潭,水通岩外小河,潭边有数条石痕,其中一条如巨蟒盘绕潭边,蟒身皮纹、斑点清晰如真;洞内有一细薄的钟乳石片,敲击能触发出不同音响,悦耳动听,名七音琴石。此外还有“南天一柱”、“水漫金山”、“玉片凌空”、“暗道漫游”等等。

  莲花岩前溪水清清,田园锦绣,周边青山罗列,层峦叠翠,最奇特为“天狗咬月”景观。从莲花岩洞口处穿越约2000米的田垌至山脚下,有一长500米的厄子,名响水厄,厄子的右边有一长山溪,形成一极为壮观的天然瀑布。厄子左边是一座大山,山顶处便是“天狗咬月”了。而那“月亮”(岩洞)的大小如同阳朔高田的月亮山,不同处在于“月亮”不会有月亮山那初一到十五的变化,永远不会给人圆满。因为她的右上方,有一“天狗”正在狂咬,要不是左边的“金鸡”在拼命护卫,“月亮”早已没了。人们简直想象不出大自然竟有这般巧作,月亮、天狗、金鸡的大小比例,争斗造型是那么惟妙惟肖,月亮西去,天狗张口撑脚、金鸡抬头竖尾,均生动形象,毫无牵强附会之意。若在天色朦胧、晨风微吹,万物肃静之时,置身离此山不远处的幸福源水库大坝上,偶闻几声鸡鸣、几声犬吠,人们定会沉浸入那“天狗欲吞玉兔,金鸡勇护明月”的意境。

  大源林场

  从兴坪古镇东南面去5公里,有总面积为8.6 万公顷的大源林场。那里松杉遍山,桃李满园,群鸟欢歌,溪水潺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度假的极好去处。人们到大源林场,春可看桃花流水,夏可住避暑山庄,秋可观红叶满山、雾海茫茫,冬可品山珍野味、酒醇茶香……

  避暑山庄建在大源林场深处冲水潭边,可经公路乘车直达。四周高山峻岭、林海茫茫,惟冲水潭处有一面积3亩的平地,几处砖瓦建筑,但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庄”。冲水潭为山溪冲成的两处深潭,被通往山庄的公路分成上、下两潭,上潭落差约15米,溪水在数块巨石间飞流直下,浪花飞溅,蔚为壮观,是人们摄影留念的好地方。下潭落差约20米,潭水平缓、宽阔,是避暑的人们经常游泳的好去处。在避暑山庄,人们可以品尝到瑶家正宗的油茶,这里还富藏铅、锌、铜、金、银等矿,开矿的坑道也是一个探险猎奇的好地方,或许还能得块金锭?如遇秋雾,那可就会陶醉了……

  当秋风送人们到冲水潭,人们会被叮咚咚的泉水声吸引,如此美好的泉水源出何处?抬头寻时,却是雾海茫茫。这雾,有的好像白色的绸带,依依不舍地环绕着山头;有的恰似硕大的蘑菇、茶花,在向你展示瑶山的丰收;有的丝丝片片、若离若即地浸漫着山包,使人仿佛觉得,那山包便是瑶家迎接远方来客,刚端止餐桌的佳肴…….每当秋雨要下之前,那雾便连成一片,如滔滔海浪,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向你翻滚而来,使你在深山老林之中,也能领略到大海的情趣。当那雾滚到你的脚下,你会觉得自己一下腾上了天空。

  这里山的英姿,也因雾的功德,显得更为神奇。马槽冲后的骏马山,每当云雾缭绕山腰,它便如天马行空,气势磅礴。献茶坪旁的美女岭,在雾的笼罩下,更显得朦胧神秘、婀娜多姿。当你来到她的身旁,还没有喝到她手中端着的油茶,整个身心早已被那美的意境所陶醉。上、下茶花岭在雾的装点下,仿佛人间仙境。

  西塘

  在兴坪北面的石灰岩高山上,有三口天然池塘,西面的一口最大,有600亩水面,称西塘。西塘不仅适宜养鱼,而且是一处奇特的高山湖,山光水色构成了幽美的景观。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一块石头,一丛翠竹,一方草地,自然贴切。西塘西与草坪的冠岩,南与兴坪一带的景观相连,并已修通了贯通草坪至兴坪的公路,构成了漓江水岸的游览。西塘现已成为逐步受到人们关注的景点。

  渔村

  从兴坪集镇码头沿漓江相去2公里,便是中国第一位总统孙中山、美国总统克林顿均访问过的渔村。渔村地处漓江边,建于公元1506年,传说为兴坪圩上达官显贵为择贵地而迁至此。村中房屋与圩上古建筑风格相近,青砖黑瓦,坡屋面、马头墙、飞檐、画栋、雕花窗、鳞次栉比,结构独特,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桂北民居特色,距今近50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整个建筑群占地1.5公顷,有传统民居48座,村前漓江环绕,江对岸一带层峦叠障,鲤鱼山、金瓦山、元宝山、剑刀山、笔架山风彩各异,无不动人心弦;村后奇峰罗列,五指山挺拔峻秀,马颈山、天水寨雄奇险峻,每每催人奋进。天水寨建在与五指山相连的马颈山之间,一块面积约20亩的平地上,东南两侧设有寨门,四周皆悬崖峭壁,仅有一条小路可通,地势十分险要。该寨为清咸丰年间渔村富豪为避战乱、匪患而建。因寨中有井泉二眼,泉水清澈经冬不涸,可供千人饮用,村人疑此水从天而降,“天水寨”由此得名,此古寨现保存完好。

  渔村或许真是一方“贵地”,自建村以来,历代将官、富绅层出不穷。明代有进士赵海吾,清代有进士赵卫卿、赵际隆、赵儒廷、赵克进、赵日卿、赵克诚等六人,并有多人中举。这里出了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的弟子,参加“公车上书”的赵春台;出了追随民初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革命的黄埔一期生赵丹瑶;这里有富甲阳朔的赵家堂;这里有留学海外并寓居加拿大的造船主赵元典博士……至现代、当代渔村在外任县长(知事)、处长以上官员的达20余人。

  1921年冬天,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率船队三百余艘,从广东溯江而上,准备到桂林建立北伐大本营。到达阳朔时,孙中山作了《实行三民主义及开发阳朔富源方法》的演讲。渔村人赵丹瑶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先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营长、团长,直至战死沙场,被追封为少将师之职。所以孙中山先生在到达阳朔作演讲后的第二天就到渔村宣传他的革命思想。孙中山还在胡汉民、张猛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该村的天水寨 。在天水寨上,孙中山对秀丽的山光水色赞叹不已,当晚即在停泊村前江中的船上宿夜,并亲笔题写“天水寨”三字,次日才带队去桂林。

  1998年7月2日下午4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夫人一行,从桂林乘船而下,到达渔村参观访问。克林顿对渔村典型古朴的中国农村风貌频频点头赞许,他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古老的马头墙,漫步在幽深的小巷中,被那些雕花门窗深深吸引,忍不住驻足抚摸,爱不释手。在参观了村民赵家仕的小卖部后,克林顿说:“我祖母是开小卖部的,我喜欢看小卖部”,随后主动与赵家仕全家全合影留念。在渔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参观,克林顿对在场的村民和记者说:“在这里我要对新闻单位和帮助我们的中国人民说,在江泽民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生活变得像鲜花一样美好”。克林顿总统访问渔村,世界各大传媒争相报导,使小小渔村名扬天下。

  罗田大岩

  罗田大岩位于兴坪西北约5公里的罗田村旁,是全县较大的岩洞之一,洞室长约1150米,宽50米左右,最宽处达90米,高40米左右,最高处达51米,洞里面积5万多平方米,比桂林芦笛岩大几倍。洞内钟乳石形态粗壮,直径达10米以上,高逾40米的大石柱有10多根,洞中北壁有一巨石瀑布,高32米,宽13米,远望如银河飞泻,令人叹为观止。

  老寨山“友好亭”

  在兴坪古镇老街头漓江榕树潭边,有一榕潭公园,这里山水相依,竹木苍翠,曲径通幽。公园内有一山名老寨山,海拔300余米,有盘山石径通山顶。在老寨山顶纵目远眺,山环水绕,人家参差,“兴坪佳境”尽收眼底。左望螺蛳山,尤如浴水而出的大青螺耸立于漓江边;右观朝板山,如春笋破土,拔地而起,呈欲倾江心状,朝板山后“鲤鱼跃龙门”的鲤鱼(山景),仿佛就要向人跃来一般;对岸是几经沧桑形成的“大河背”数千亩冲积小平原,小平原尽头层层山峦作屏,在夕照中一片微红,微红中透出点点绿意,浓浓诗情,这便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倍加称赞的“兴坪夕照”。拿出新版20元人民币,其图案正是大河背风光。转身俯视兴坪古镇,层宇楼台,重叠相间。

  1996年夏,日本国长野县诹访市林克之先生在登临老寨山后,为自然秀丽的山水风光、相得益彰的人工建筑所感悟,遂奔波日本各地筹措10余万元人民币,不畏天命之年,历时两年,于1999年秋将登山道修好,并建成两座观景亭,建于山顶的为“友好亭”,建于山腰原八角亭遗址的为“和平亭”,取“中日友好和平”之意。两亭皆有楹联,友好亭楹联为广东诗人高中楹先生所作,书法家何谓泉书,联曰:“老寨新亭带水襟山传友好,漓江驼岭寻幽访胜记游优”;和平亭楹联为时任中共阳朔县委书记敦维奇所作,时任阳朔县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李寿平所书,联曰:“中兴华夏九州齐奏和平曲,日耀人寰四海频开友谊花”。

  自“友好”、“和平”亭建成以来,林克之先生常住兴坪,并坚持每天打扫登山道、观景道一次,以及进行必要维修。当人们登上友好、和平亭时(多则一个小时,少则半小时可登上山顶),当人们每天看见林克之先生来往于兴坪老寨山顶、榕树潭畔时,一段中日友好的佳话便在秀丽的山水间不断传开……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