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厂商降价无人叫好 中国车市问题到底出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07:52  深圳特区报

  眼下,车价降得让所有人都乱了阵脚,经历了2004年之后,最怕的是接到朋友关于买车的咨询电话。年前一个老同学甚为虔诚地打来长途求教自己该买什么车,我在电话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大半个小时,最终替朋友敲定了某款性价比颇高的中级轿车,没想到人家新车还没开到首保,厂家“唰”的一声便猛降了近两万元,老同学哭丧着脸在MSN上大倒苦水,我也只得一边安慰一边耳根发热,一个多月就让别人一下损失了两万元,的确需要内疚与检讨。

  到了这地步,也只能对那些当初信誓旦旦说不降价的汽车企业骂娘了。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车主痛骂说,继“小姐”这个词语被中国人彻底毁了之后,第二个被糟蹋的词语便是“专家”。被媒体和各种业内声音误导了的消费者当然有痛骂的自由。然而,2004年车市的风风雨雨,能怪得了媒体和专家吗?多少厂商不是几个月前还痛呼没钱可赚,拍着胸脯保证多久多久绝不降价,可是一看到别人降价,立马就跟着降,动辄上万元,眼都不眨一下,这让媒体怎么说?过激的车主总是骂厂家纠合着媒体一起骗人,然而真实的情况是,现在连媒体也常被蒙在了鼓里,我身边一位叱咤车界多年的同事,在04年下半年一咬牙从老夏利升级到25万级别车主的行列,车还没开上几个月,遭遇上了厂家的大降价,不是也一下就没了好几万元?

  这一年下来,叫穷的声音呼怨的声音此起彼伏,也分不清楚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了。消费者眼看着车价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再也不敢相信厂家相信媒体相信任何人,宁可揣着满兜的钱,一边挤大巴一边不知所措的观望、等待;而媒体似乎成了风箱里的老鼠,既怕被消费者骂又不能惹恼了厂家,不说话不行,乱说话押错了宝更不行;至于厂家呢,其实也觉得挺委屈,两三年前,据说夏利降个2000多元,天津一汽就得用火车专列往全国各地发货了。然而现在呢,比比去年初的车价,明明都快降到地板了,消费者还是不买账,降了价,让了利,不但销量没上去,还到处被人骂,难道降价也错了吗?

  其实真正有点价值的年终反思不是要比谁更倒霉谁最受伤,而是得去找找原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一些业内人士说现在中国车市的真正问题是信任危机,厂家、经销商、媒体、消费者、车主,谁也不敢相信谁,谁都觉得别人在说假话。我的一个台湾籍车商朋友在闲聊时,痛诉在内地卖车之难。据说在台湾的消费者基本都是一个品牌或者一家店的忠诚客户,老少几代几十年始终选择一个品牌一家店,甚至是同一个销售员的情况比比皆是。反观内地呢,不管商家服务得多么兢兢业业,别的品牌一调价,立马走掉一大半的顾客,厂家做得稍有不如意,就立刻招来一堆痛骂,除了低头,任何解释都没用。

  难道,这些问题真的出在消费者身上吗?在中国,汽车的利润和成本问题始终都是个谜,厂家们一面高呼着车价跌到底了,没钱可赚了,一面却还能一次次的大幅降价,这使得人们越降越疑惑:一台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过去中国的车厂们不声不响地赚走了多少钱?这几年来,中国车市其实一直是不乏降价的消息,降幅也是加大的趋势,然而始终还是缺乏一个厂家勇敢站出来把价格彻底定的一步到位,再大大方方的把造车成本和利润比例透明化。可是现在就算是降价行为本身,厂家们也总是顾虑多多,遮遮掩掩———要么是称推出所谓新款车,掩盖降价的事实;要么罗列一堆降价的理由,千篇一律的庆祝什么节什么纪念日;又或者是生产线调整导致大幅降低成本云云。其实既然都很有魄力的让出几万元利润了,为何不开诚布公地告诉消费者到底是为什么降价呢?还有,与其被市场逼着如挤牙膏似的一点点降,何不一次性地降得干脆点,也不用再一次次地对天对地做出承诺,又一次次地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中国车市现在真实的情况其实变成了厂家商家们一边呼唤着信任,渴望着信任,而一面却在用各种潜台词对消费者说:“千万别相信我。”弥漫在这种怪圈里,真让人有时候一下子看不清楚前路是何方了。

  作者:阿飞


您认为目前车市冷清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厂家定价太高
频繁降价毫无信用可言
消费者认为还会降价持币待购
部分专家的轻率预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
媒体盲目跟风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购车理念不够成熟
其他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