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一位开某品牌进口车的朋友最近有些烦,原因在于他刚买了半年多的车,后悬架就出现了故障。到该品牌在国内设立的维修中心检查,维修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是使用不当引起的。他认为平时车用得是勤了些,但都属于正常使用的范围,并没有违规操作。原来那辆国产车像这样用了5年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肯定是这款进口车的质量有问题。双方为此争执起来,这位朋友就找到记者,问记者是否可以投诉这家维修中心。记者劝他冷静下来,看事情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后来通过一些关系疏通,这家维修中心为这个朋友的车免费维修,并告诉他一些用车方面的知识,双方和解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由此记者想到,国内的消费者在购买进口车时,主要看中的是进口车的品牌和质量。但汽车毕竟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要想确保完全没有质量问题是不现实的。车辆一旦出现故障,当地的售后服务单位又没有很好地解决时,就会出现质量纠纷问题。一旦出现质量纠纷,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过,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就是进口车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都经历了很多波折,一部分消费者甚至放弃了维权。为什么会这样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的张勇明律师,以下就是张律师站在法律的角度,对进口车车主在维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及采取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张律师:近年来,进口车质量和服务方面的纠纷经常出现,曾轰动一时的砸大奔事件即是进口车故障及服务纠纷白热化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从这些报道来看,让我们感觉到进口车维权的道路充满艰辛。下面就涉及进口车维权方面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很多进口车消费者与购车商家发生矛盾又无可调和时,希望能够通过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在维权过程中,很多车主不知道该到什么部门去投诉。有些车主走访了很多部门,却都无法解决,维权道路波折起伏。那么为什么进口车投诉和维权那么难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缺乏双方认可的权威机构的鉴定结论,造成责任认定困难。进口车技术含量较高,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汽车检测机构能够对进口车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鉴定。但是,国内汽车检测机构的鉴定结果又很难被国外生产厂商认可,最终还须经生产厂家自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其客观、公正性同时又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很难被消费者认可,所以造成纠纷难以解决。
其次,消费者缺乏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在车辆出现质量问题及纠纷时,有质量问题的零部件及维修纪录一般都不由消费者留存,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将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自然很难维护自身权益。
再次,解决进口汽车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汽车方面尤其是涉及进口汽车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消费者解决纠纷所面临的难题,只有为数不多的法规可以依据,但有时因不配套、不具体等原因解决不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虽然有上述的法律规定,但是上述规定虽然理论上可以适用但又不是具体针对进口车的,所以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有些进口车消费者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自己讨一个说法,因此到消费部门、质量部门甚至法律部门进行投诉,但是有关部门受理后案件却一拖再拖,无法在短期内给投诉者一个结果。最终,这些消费者身心疲惫,不得不放弃。从个人感情讲,我很同情这些消费者,但从法律角度解释,我认为造成此类案件纠纷久拖不决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1)缺乏统一的车辆检测标准,造成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对鉴定结果很难达成共识。在车辆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一般选择国内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生产厂商往往更倾向于自己的检测标准,造成标准不统一,各执一词,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进口车并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以造成问题的解决很困难。
(2)一些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模棱两可、责任不明,消费者依据该鉴定结论往往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3)即使有的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但目前针对进口车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很完善,消费者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做后盾,所以一时难以下定决心解决问题。
维权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又令消费者难以承受,有时不得不放弃维权。
(4)客观地讲,消费者也有心理不成熟的一面。部分消费者往往将品牌、高价格与高质量及优质服务必然联系起来,一旦出现质量及服务问题,消费者有时期望值过高,与生产厂商或经销商协商时很难达成一致,故而久拖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