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4年成都车市风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08:4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中国车市 风云突变

  没有哪个行业在一年的回顾中能有这么强烈的悲壮感和无奈感。但是经过这一年的洗礼后,车市将更加成熟。相信在新的一年里,经历过去年大风浪的厂商和消费者会重拾信心。

  2004年,被喻为车市拐点之年,也被称为车市分水岭之年。总之,去年初厂商的豪言壮语与几个月后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降价、汽车信贷收紧、持币待购、油价等都成为车市关键词。这一年,车市大事频发。

  1、《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200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于同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同年6月18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召回有缺陷的马自达6轿车,被称为“国内第一召”。

  2、上海通用全系降价

  2004年5月17日,上海通用忽然全面下调别克品牌价格。也有业界人士认为,此次营销事件的发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汽车市场从“晴”转“阴”的标志性事件,通用降价不仅直接升级全国车市的价格战,更奠定了全年车市的基调———降价。

  3、南北大众联手降价

  2004年6月16日,上海大众召集全国的经销商宣布全线降价。一汽大众也同时宣布旗下车型全线降价。至此,国内大多数车型加入降价行列。作为国内最有实力的两家轿车生产企业,南北大众联手降价立即引起业内强烈关注,南北大众的联合降价,彻底击垮了车价的信心。

  4、持币待购

  这不是一个具体事件,也没有具体发生的时间,但这的确是去年架在车市头上的利剑。越降价越糟糕,几年来加价排队的积怨终于在此时得到释放———对抗厂商,拒绝消费。消费者目前依然不买账,冷眼看待车市。

  5、F1大奖赛登陆中国

  2004年9月24日~26日,F1大奖赛在上海嘉定开幕。作为在中国第一次举办的F1赛事,此次F1上海站让国人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共吸引了约26万人次的观众到现场观战。F1带来的不仅是热情与人气,由此所聚集的财富更是惊人。

  6、三次油价上涨

  2004年油价持续上涨,国内油价格已分别在同年3、5、10月份上涨了三次,不少人在购车时有了用车之忧。业内有关人士指出,油价上涨是影响车市的几大因素之一。油价上涨加剧了消费者持币待购心理,同时在对汽车的选择上对小排量、低油耗轿车认同感趋强。消费者不再盲目比拼,购车更理性,以致经济实用的中小型车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7、世界品牌进入汽车信贷

  2004年8月18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开业,以及准备进来的福特、大众、丰田、戴-克给国内金融机构的汽车信贷造成冲击。有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10月,全国汽车贷款已经到了1833亿元,其中整个汽车贷款坏账1000亿元,这个数字给车市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也促使各大银行在去年纷纷收紧汽车信贷业务。

  成都车市 亮点频繁

  1、直通车工厂

  2004年5月23日开始,本报主办的直通车工厂走进南京菲亚特、安徽奇瑞的工厂,创造了将消费者带到工厂购车的先例。到如今已走过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工厂以及精彩绝伦的F1大赛上海站等,并即将迎来直通东风标致工厂活动。

  2、快修美容连锁

  2004年6月28日,置信精典汽车快修美容连锁宣布面向社会转让其两家旗舰店49%的股权,消息公布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不断,在同年7月1日召开的入股说明会上,两家快修美容连锁店49%的股权遭到40多名意向合伙人的疯抢。

  3、汽车量贩

  2004年7月8日,全国首家10万元家轿超市在本市机场路正式营业,这个汽车超市采用量贩城的模式,集中展示哈飞、天津一汽、海南马自达等十余款主流经济型轿车,所有车型实行平价销售,而且该汽车量贩城经营的所有汽车品牌都是由成都建国汽贸代理,所有品牌都将享受4S店专业服务。

  4、车市总评榜

  2004年8月27日,成都商报首开西部报界先河,独家发起并主办“首届中国(成都)车市总评榜”活动。作为成都乃至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公信力最强的车市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广泛支持,参与方式透明、评比过程公正,最终以此次总评榜为蓝本产生了中国车市总评榜。

  5、攀钢逆市杀入汽车销售

  2004年9月29日,钢铁巨头攀钢高调杀入成都汽车销售行业。攀钢投入1000多万元,收购东风雪铁龙深保4S店。据业内人士估计,由于目前不少4S店举步维艰,像这种收购以后会大量出现。

  6、四川省汽车流通协会

  2004年10月20日,四川省汽车流通协会成立大会在成都锦江大礼堂举行,有关部门领导、川内各大知名车商及相关单位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四川车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时刻的到来。从此,四川车商有了自己的家。

  本报记者 张国鸿 实习生 刘琳嘉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