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1日,大雪后的沈阳。
蔺晓刚身穿一件黑色皮衣,坐到了记者的对面。用他的话讲,这是他上任之后第一次接受媒体的专访。
记者:政府接管、职业经理人退出,过去比较先进的机制,会不会退化?也许这个问题比较尖刻,但这正是人们所担心的。
蔺晓刚(先是微笑):企业的发展,不看人的背景。主要看扬什么、贬什么。既然是好的机制,就应该继续利用,我虽然从政府来,但干了20年企业,我从调度员、计划员,到搞团的工作,到干厂长,深圳的合资企业也干过。选我是因为我有企业背景,谁的管理好还是知道的。
记者:你的前任苏强是职业经理人,他只对董事会负责。而你是政府派来的,说得不好听,你的“乌纱帽”是政府给的,过去有太多的故事讲政府用有形之手干预企业,这种因素是很多人不看好的。
蔺晓刚:华晨不应算是政府企业,从它的股比上看,华晨应是股份制企业,现在的机制基本上采取的是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国企改革有多条路,多种模式,究竟哪种模式最好,不应是固定的。我要做不好,也会被炒“鱿鱼”。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有幸当探索者,这是很有挑战性的。
记者:据你现在的了解,华晨的现实与你想像中有多大差别?
蔺晓刚:比我想像的要好得多,我发现华晨有很多的亮点。就在接受你们专访之前,我刚与以色列商人签了一笔2100辆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轿车)的大单,这无
疑是个好消息。好消息还有,2004年1~11月,金杯的轻卡增长了92%。
记者:你如何描述今后的工作?
蔺晓刚:我来后主要工作是三大项:明确战略、选好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华晨是有基础的,它有3家上市公司,打通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通道,华晨在资本运作上很有经验;再有就是它的人才,企业汇集了各类人才,在美国汽车业极具影响力的赵福全的到来,就说明华晨很有吸引力;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变华晨的形象。
记者:2004年12月16日,你选择了“尊驰”上市的当天,完成了你的第一次亮相。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蔺晓刚:我上任后的第一目标就是对华晨的品质形象进行改造。为了改变中华轿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首次在国内汽车业提出了10年20万公里的16项质量保修服务,以突出“尊驰”的“新”字。为此我们推出了“新华晨、新形象”的口号。就是以汽车为主业,以金融为手段,产权多元化,实现快速发展。就是要利用现有基础,立足全球合资合作,加强自主研发,开拓资本市场,用3~8年的时间,将华晨汽车集团公司,迅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汽车制造集团。(本报记者 陈静仪 王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