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买汽车“经验”的钱我们还在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0:35  中国汽车报

  自己的“经验”没积累 人家的“经验”不白给

  □本报记者 刘袁娜

  国外软件商瞄准中国自主企业

  2004年12月16日,某汽车仿真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以“为汽车仿真松绑”为主题的研讨会,是主办者为了开拓其针对汽车工程技术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应用的专业软件———虚拟试验场VPG(Virtual Proving Ground)市场而召开的,会议的内容是介绍这种汽车仿真设计技术,其目的当然是向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推销这种设计技术了。然而一个意外的现象却是:我国许多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代表并未对这种新技术表现出应有的使用兴趣,而国外软件公司的销售目标也不是那些大型的合资企业,而是生产自主品牌的国内民营企业。

  据主办者介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应用这项技术开发新车型以后,新车型开发的周期从36个月缩短到12~18个月;开发后期的设计修改率减少了50%;原型车制造和试验成本减少了50%;投资收益提高了50%。能够创造如此高效益的技术,自然吸引了大批中国求知者,来自国内汽车研究院所、企业、高校、汽车厂商在内的260余名业界同行参加了这个研讨会,可见,我国的汽车设计者、制造者、教育者和爱好者对这项新技术还是非常重视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都是外国软件公司开发的。尽管这些软件在国内的售价比在国外的售价还高,但我们还得买,因为国内的软件市场在这方面是空白呀!”一位刚从意大利回国创业的华人汽车工程师边对记者诉说边无奈地耸着肩膀。

  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普遍使用外国的设计软件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记者听我们的汽车工程师抱怨软件的价格高还是头一次。

  “企业如果要购买VPG软件进行仿真碰撞试验,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记者向ETA公司副总裁汤聿立先生探底。

  “这个技术的价值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汤聿立笑了笑补充道:“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软件价格很昂贵,问题在于仅仅购买一套先进的技术软件,是不能提高技术水平的。推广新技术只是我们公司业务的一部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给客户提供咨询和服务工作,让我们的专业人员和购买我们公司软件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汽车开发项目,从而提高企业软件的使用水平。”

  中国汽车缺乏数据积累吃了大亏

  一位参会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外国公司进行的技术培训,每人每天收费标准是1000欧元,非常贵。”看来,国外软件公司在中国市场真正要捞的“油水”不是出卖软件,而是出卖服务,出卖服务中所包含的独特技术,为客户有偿提供其不具备的经验,即“数据库”。

  “现在,我们最缺乏的是参与过汽车设计的工程师的经验,没有这些经验,我们很难进行整车的可靠性分析。”一位参会的整车企业代表对记者说。

  数据是经验的记录,是各个汽车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多年来各种车型开发成果和教训的积累,也是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惟一不肯出卖的技术。而中国急剧扩大的汽车制造产业所最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宝贵的经验和数据积累。国外软件公司精准地看到了这一点,送上门来向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卖经验、卖技术、卖数据、卖服务。这正好可以弥补国内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空缺。

  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参与过我国几款著名汽车品牌设计的老专家,他告诉记者,我们并不缺少汽车设计的经历、经验和人才,我们做得非常不够的是将这些经历、经验加以详实地记录和整理,使之变成完整的数据。

  还有汽车设计者告诉记者,几十年来,我们许多汽车厂造汽车的经验是附着在人身上的,很多时候依靠的是设计师、工程师个人的积累。他或他们在,经验就在、数据就在,他或他们离开了这个企业或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企业制造这种车的经验和数据也就带走了。那位老专家感慨地说: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吃了大亏。

  许多专家同时认为,近20年里,我国以合资合作方式作为汽车工业的主要模式以来,汽车设计的关键技术都为外国公司所控制,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汽车的经验和数据确实是少多了。

  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自主开发能力更显孱弱,要开发新产品,还必须要去买别人的技术、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积累、别人的数据,还是得依靠别人的拐杖才能前行。

  除了继续购买我们尚无其他选择

  但据记者了解,这种买可不只是一次性的,在国外,就是一个很小的汽车前保险杠的抛面的数据,就有一本书那么厚,这些都是各个公司多年来经历了各种车型开发积累来的。“数据库”毕竟是软件公司赖以生存的“饭碗”,“饭”只能一碗一碗地卖,我们也只能一碗一碗地买。花一笔“服务费”,就想得到软件公司多年积累的经验,没那么简单。其实,无论是我们的合资企业引进的国外汽车公司的技术,还是国内企业引进的外国设计公司的技术,支付高额费用之后,得到的都只是某个单独车型有限的数据。需要什么,人家卖给你什么。再想开发其他车型,还得去重新引进,再请他们合作,请他们服务。这还算是“幸运”的,有的甚至连有限的数据都得不到。对此,很多合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有深切的感受和感慨。

  类似VPG这样专业化的CAE的升级技术软件,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国内企业在使用了,但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合资企业不感兴趣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种软件只有在全新的车型开发中才有用武之地,自己不搞开发的企业当然用不上,也自然没有兴趣了。

  一位与会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韩国的汽车企业在引进第一辆车后,第二辆车便要自主开发了。而我们的企业却很难迈出这勇敢的第一步。奇瑞开发出自己的发动机,既不是花钱买来的洋技术,也没有与“经验丰富”的洋设计师合作,而且一部分工程师还是从一汽、二汽过去的老工程师。为什么这些人退休后到了奇瑞,就可以开发出发动机。道理很简单,过去,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企业也不允许他们来做。企业花上千万美金,买来图纸,工程师照葫芦画瓢就可以“胜利”完成任务。一旦中方人员稍有技术改进的苗头,必然被否决,因为我们的技术人员根本没有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在合资公司的董事会上,经常有争吵,但最终都以中方人员妥协为结局的原因。合资公司没有时间,也不会让我们去一步一步地学技术搞开发,更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企业只有被母公司牵着鼻子走。

  就像这些开发软件一样,有些国内合资企业之所以也购买,不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可以自己开发车型了,而是因为母公司在使用,所以,即使买来了是摆设,也要投资。

  有专家感叹,干了几十年的汽车,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曾有过的“经验”没积累,而人家的“经验”也不白给,

  今后,买汽车“经验”的钱我们还得花。

  “也是他们的饭碗,岂能轻易拱手相让?要想得到这些数据,企业不但要另外支付高额的‘服务’费用,而且只能得到某个单独车型的极其有限的数据。你需要什么,他们卖给你什么。再想开发其他车型,还得去找他们合作。”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